
新聞發布會現場。 張勁松/攝
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之際,7月12日,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醫教協同推進醫學教育改革發展有關情況,并就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長盧國慧出席發布會并指出:
加強中醫藥教育改革和人才隊伍建設,是推進中醫藥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針對中醫藥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將會同教育部等相關部門,著力推進中醫藥教育與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有機結合,構建符合中醫藥人才成長特點的人才培養體系,開展突出中醫藥特色、傳承與創新并舉的中醫藥教育教學改革,努力辦出“中國特色、國際水平”的中醫藥教育。
一是分類推進中醫藥教育改革。夯實5年制中醫學教學基礎地位,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注重中醫藥經典理論和中醫藥臨床實踐、現代教育方式和傳統教育方式相結合。適度增加“5+3”一體化招生院校。強化附屬醫院、教學醫院臨床教學主體職能,加強師承導師、學科帶頭人、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建立以名老中醫藥專家、教學名師為核心的教師團隊。
二是優化中醫藥學科專業結構。構建服務生命全周期的中醫藥學科體系,推進中醫藥養生保健、健康養老等健康服務類專業建設。建立完善西醫學習中醫制度,鼓勵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攻讀中醫專業學位和西醫離職學習中醫。
三是支持民族醫藥教育發展。鼓勵和扶持民族地區和高等院校開辦民族醫藥相關專業,支持有條件的院校開展民族醫藥研究生教育。
四是強化中醫藥師承教育。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中醫藥師承教育的指導意見》,促進師承教育制度化、常態化。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岐黃工程),到2020年,選拔造就百名中醫藥領軍人才,遴選培養近千名中醫藥優秀人才,培養培訓近萬名中青年中醫藥骨干人才。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的制定背景及重點任務。
他指出:當前醫學教育存在著質量有待提高,人才培養的專業、層次和區域結構有待優化,醫教協同統籌推進醫學教育改革的機制有待完善等問題。為此,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局密切協同,以問題為導向,開展系統調研,形成了《意見》,既是前期工作的深化和完善,也是聚焦健康中國建設,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引領性意義的重大改革。改革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核心,確定了“兩更加、一基本”的改革目標,即到2030年,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政策環境更加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化、規范化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健全,醫學人才隊伍基本滿足健康中國建設需求。
吳巖介紹,醫學教育涉及教育、醫療兩個最為關鍵的民生問題。醫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合格醫學人才、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既為醫學人才培養提供更加優良的條件和環境,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學醫、從醫,也對醫學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醫改和教改的關聯性、互動性很強,必須加強醫、教兩個系統的協同配合,著力構建招生培養、就業、使用聯動機制,實現醫改、教改的良性互動,實現培養與使用激勵的緊密銜接。
據悉,《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是第一次以國務院辦公廳名義就醫學教育改革發展這一專項工作出臺的文件,而7月10日召開的全國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工作會議,則是第一次由國務院副總理親自出席的醫學教育會議。《意見》的出臺和會議的召開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新形勢下醫療衛生事業和醫學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
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技教育司司長秦懷金出席發布會,會議由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主持,三十余家媒體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