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瑋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中醫數字化建設提升中醫健康服務能力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發揮中醫藥數據賦能作用為導向,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技術深度融入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全鏈條各環節,全力打造“數智中醫藥”,為推動中醫藥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一、完善頂層規劃,指明發展方向。一是加強中醫藥信息化建設發展的頂層設計。2022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聯合印發《“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國家中醫藥局印發《“十四五”中醫藥信息化發展規劃》,對中醫藥信息化建設發展進行了整體部署,并推進實施。二是促進數據要素乘數效應。2023年12月,國家數據局聯合國家中醫藥局等十六部門印發了《“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中醫藥相關工作納入其中,要求著力提升中醫藥發展水平,加強中醫藥預防、治療、康復等健康服務全流程的多源數據融合,支撐開展中醫藥療效、藥物相互作用、適應癥、安全性等系統分析,推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三是推進數字中醫藥頂層設計。2024年7月,國家中醫藥局與國家數據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數字中醫藥發展的若干意見》,積極推動中醫藥數字化轉型發展。
二、制定相關政策,推動傳承創新。一是推動“互聯網+”服務。2020年1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醫保局聯合印發《關于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持續推動包含中醫醫院在內的醫療機構開展“一體化”共享服務,提升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服務水平,推進“一站式”結算服務,完善“互聯網+”醫療在線支付工作,更好地實現便民惠民。二是規范創新醫療器械流程。國家藥監局重點從醫療器械創新發展方面推動有關工作,先后發布了《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等涉及中醫或者中醫數字化醫療器械注冊審批的指導原則,指導中醫醫療器械企業產品研發、注冊申報材料準備、規范化產品命名等。
三、規范各類標準,促進數據共享。一是印發各類中醫數字化標準指南。2023年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醫保局聯合印發《衛生健康行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南(試行)》,開展行業數據分類分級管理。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中國針灸學會及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中醫藥信息化相關的87項團體標準,ISO/TC249立項在研中醫藥信息國際標準3項。二是統一全國醫保數據標準。國家醫保局在醫保數據標準方面,堅持統一的數據標準質量管理要求,指導地方把數據標準融入醫保數據產生的各環節。實現了標準全國統一、數據兩級集中和國家、省、市、縣四級醫保信息互聯互通、數據有序共享。
四、加強人才培養,促進多學科發展。一是建立中醫藥數字化相關重點學科。國家中醫藥局高度重視中醫藥數字化人才培養,在高等院校、醫療機構支持建設了中醫藥信息學、中醫藥工程學(心病智能醫學工程學)等6個數字化智能化相關高水平中醫藥重點學科。二是加強中醫藥數字化人才培養。指導中醫藥院校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醫學信息工程等專業,培養中醫藥數字化人才。2024年4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數據局等9個部門聯合印發《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提出在人工智能方面實施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等,促進數字人才在人工智能等領域創新創業。
五、合理配置資源,優化使用體驗。一是積極推進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集成研發了平臺軟件,包含辨證論治、中醫藥知識庫等功能模塊,為基層中醫館醫務人員提供輔助診斷、知識查詢等服務,滿足基層患者。二是研究推廣數字中醫藥新興應用。組織開展新興信息技術與中醫藥融合應用研究,啟動智慧中醫醫院試點建設研究、中醫藥信息標準研究,鼓勵各地研發應用中醫電子病歷、名老中醫傳承信息系統、中醫智能輔助診療系統等中醫藥特色系統,推廣智慧中藥房等服務模式。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4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