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祺森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促進中醫藥治未病與慢病管理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加強慢性病中醫藥健康服務和管理
國家中醫藥局、國家衛生健康委積極推動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多措并舉推進慢性病防治工作。
一是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慢性病早期預防中的作用。2022年國家中醫藥局聯合健康中國行動推進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通知,啟動實施為期3年的健康中國行動中醫藥健康促進專項活動,開展包括慢病中醫藥防治在內的系列活動。同時,制定發布《高血壓病治未病干預指南》《慢性心力衰竭治未病干預指南》等20項中醫治未病干預指南,并在重點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廣應用。同時,堅持預防為主、加強醫防融合,在心腦血管、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糖尿病等多個疾病領域實施專項行動中融入中醫藥工作內容和要求。2023年,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中醫藥局等印發《健康中國行動-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強調要堅持以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發揮中醫治未病作用,推廣中醫特色適宜技術和中醫治未病干預指南。
二是穩步推進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醫藥項目實施。強化65歲以上老年人等重點人群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持續提高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優化基層慢病管理中醫藥服務內容。加強基層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中醫藥內容推廣,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范開展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患者中醫藥防治管理服務,加強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推廣。
三是加強中醫藥防治慢性病服務能力建設。國家中醫藥局遴選確定了1000余個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進包括慢性病相關專業在內的專科能力提升。圍繞中醫治療具有優勢的病種,制定了包括慢性病在內的406個中醫診療方案和臨床路徑并推廣應用,以促進中醫醫療機構因病施治、規范診療。
下一步,國家中醫藥局將持續深入開展慢病中醫藥防治系列活動,加強與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的協同合作,充分發揮中醫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優勢和作用,多渠道推進慢性病相關危險因素的一級預防,強化早期篩查和早期發現,進一步推動慢性病防治關口前移。發揮國家中醫優勢專科示范帶動作用,推進慢性病相關專業各層級中醫優勢專科協同發展,打造中醫優勢專科集群,挖掘整理中醫藥治療經驗和特色療法,優化診療方案,提高臨床療效。
二、推進中藥的傳承創新及應用推廣
國家中醫藥局高度重視中藥的研發、創新工作,積極推進中藥的轉化應用。一是加強中藥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圍繞中藥資源保障、中藥質量控制、現代中藥研發等方面,協調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建設7家全國重點實驗室、5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等國家級科技平臺;圍繞中藥質量提升、療效評價等方面,支持建設46個國家中醫藥局重點研究室,持續開展相關研究和成果轉化。二是推進古代經典名方的研發與關鍵信息考證工作。國家中醫藥局會同國家藥監局先后共發布古代經典名方324首方劑,同時,國家中醫藥局加快推進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考證工作,發布關鍵信息表64首,推動8個按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管理的中藥復方制劑研發并獲批上市,推動國家藥監局建立與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特點相適應的審評模式,積極促進研發,推進古代經典名方向新藥轉化。
國家醫保局積極發揮醫療保障制度優勢,推進醫保藥品管理政策對中藥傾斜,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在醫保目錄管理中堅持中西醫并重的原則,自2018年起連續6年開展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累計將204個中成藥納入目錄。現行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內共有西藥和中成藥3088種,其中中成藥1390種。另外,還收載具有國家標準的中藥飲片892種。《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省級醫保部門按國家規定的調整權限和程序,可將符合條件的民族藥、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和中藥飲片納入省級醫保支付范圍,并按規定向國務院醫療保障行政部門備案后實施。目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按要求將符合條件的中藥飲片、醫療機構制劑和民族藥納入了本省醫保支付范圍。
下一步,國家中醫藥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中藥的科學研究,著重提升科研創新能力水平,促進中藥在預防、干預和治療老年病、慢性病方面發揮作用。國家醫保局將按照《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關于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完善醫保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中醫藥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三、發揮中醫藥在養生保健領域的作用
一是為促進和規范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發展。2023年國家中醫藥局制定了《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試行)》,從服務管理、設施設備配備、用品用具、服務環境、信息安全、人員培訓等方面對提供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機構提出了具體要求,規定了提供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人員應具備的條件。二是進一步規范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2024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印發《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指南(試行)》,指導醫療衛生機構積極使用中醫藥技術方法,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中醫診療服務。指導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為老年人提供中醫養生保健、營養膳食、傳統體育運動等健康指導。
下一步,國家中醫藥局將進一步促進和規范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發展,積極配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持續開展《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指南(試行)》的推廣和運用。
四、推進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相關人才培養
根據國務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精神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退出目錄有關工作要求,健康管理師已退出職業資格目錄,實行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國家衛生健康委高度重視相關人才培養工作,加強營養指導員培育培養提升營養健康服務水平,截至2023年底,全國持續培育營養指導員5.4萬名,為相關機構和社區提供營養指導服務。
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進一步開展營養指導員培訓與考核,充分發揮其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工作的專業優勢和積極性,豐富和提高專業服務內涵與水平,加強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營養干預與健康管理。
五、強化慢性病監測和大數據應用
國家衛生健康委積極推進強化慢性病監測和大數據應用工作,一是不斷完善以慢性病與營養監測、腫瘤隨訪登記為主體的慢性病監測體系,全面監測重大慢性病發病、患病、死亡狀況和危險因素流行水平及其變化趨勢,并建立監測信息定期發布制度,不斷提高全社會對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關注力度與重視程度。二是不斷推進電子健康檔案管理和應用。2023年7月,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財政部、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通知》(國衛基層發〔2023〕20號),進一步要求各地推進電子健康檔案管理平臺與區域范圍內醫療衛生機構電子病歷系統及婦幼保健、慢病管理、地方病防治、老年健康信息等重點公共衛生業務系統的條塊融合和信息共享,不斷健全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等數據庫,強化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等應用系統數據集成和業務協同。
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持續監測重點慢性病發病患病和危險因素信息,推進數據和信息互聯互通共享,提升整體防治信息化水平。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4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