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斌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實施中醫藥人才發展優先戰略的建議
在選拔具有中醫藥學科特長和發展潛質的學生方面,教育部積極探索:一是在高考綜合改革省份,將學生中醫方面的素養和實踐活動記入綜合素質檔案,提供高校作為招生錄取的參考。二是在高職分類考試中,支持中醫藥類高職院校采取“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方式開展招生,對學生的中醫學技能進行單獨考核。三是支持上海中醫藥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等中醫院校開展綜合評價招生,將考查考生的中醫素養作為綜合成績的一部分。
在師承教育方面,一是推動師承教育與院校教育相結合。我局聯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教高〔2020〕6號),推進中醫藥院校早跟師、早臨床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將師承教育貫穿臨床實踐教學全過程,明確師承指導教師,增加跟師學習時間。如長春中醫藥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等院校開辦以跟師學習、注重經典、“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為特點的“院校-師承”教改實驗班,探索完善中醫學生“早跟師、早臨床”培養模式,充分發揮師承教育的優勢和作用,提高中醫藥傳承創新能力。二是實施卓越中醫藥師資培訓計劃,以中醫藥經典理論教師、臨床帶教教師為重點,培養一批教學名師和優秀教學團隊。
二、關于推動中醫藥文化教育的建議
我局一直高度重視中醫藥文化,將其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一是我局與教育部、中央宣傳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廣電總局共同制定了《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國中醫藥辦發〔2021〕3號),豐富了中小學中醫藥文化教育、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形式。二是通過舉辦大型主題宣傳、健康文化知識大賽、進校園等活動,積極傳播中醫治未病理念,普及青少年預防近視、老年群體健康養生等科普知識,讓群眾了解常用中醫養生保健方法,促成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持續加強局官方微信“中國中醫”的科普內容建設,工作日早間欄目固定推送科普圖文,開設“漫話中醫”專欄。“千名醫師講中醫”活動累計推出開展線上直播39期,全平臺播放量超千萬。與“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合作開設中醫藥欄目,會同中央媒體共同建設“中醫”頻道,指導各地中醫藥機構開通微信、微博賬號,發揮新媒體傳播便捷快速的優勢,傳播推廣中醫養生保健理念和技能。三是積極推動中醫藥文化進課程教材。目前,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認知發展特點,已將中醫藥文化教育有機融入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以及數學、英語、日語、物理、化學、生物、美術、科學、通用技術等相關課程教材之中。
三、關于強化中醫藥理論研究的建議
我局持續完善教材建設工作機制,突出中醫藥思維培養在教材編寫中的主導作用,強化教材知識體系編寫的頂層設計,提升教材建設質量,推出一批符合中醫藥教育規律的優秀教材,推進中醫藥理論和學術傳承發展。
下一步,我局將在教育部支持下持續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強化中醫藥師資力量,加強中醫藥專業課程教材建設,提高中醫藥人才隊伍的專業素質和創新能力,推動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4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