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楚源等8名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要素便捷流動、高效融合,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相關工作進展
(一)頂層設計不斷完善。2020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會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發布《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為大灣區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制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并在《“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推進中醫藥高質量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21-2025年)》等系列文件中,強調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創新發展,持續釋放政策疊加效應。
(二)體制機制持續創新。一是2023年9月,我局會同粵港澳中醫藥管理部門組建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協作機制,瞄準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的近期目標、重點領域、重要環節精準發力,深化內地與港澳中醫藥協作,加快探索與區域發展適配、與國際接軌的有效路徑。二是港澳傳統外用中成藥內地注冊上市取得突破。截至目前,共有10個港澳在售傳統外用中成藥通過簡化注冊審批程序獲批內地上市。三是支持成立湘贛粵港澳中醫藥全產業鏈聯盟。發揮三省兩區上下游各環節潛能,探索中醫藥核心技術,拓展上游、輻射下游、形成閉環,提質增效,實現串鏈、補鏈、強鏈。
(三)科技創新成果豐碩。一是支持港澳發展中醫藥科技力量。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建設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近3年來,僅澳門科技大學就發布了12項中藥國際標準。澳門先后成立“澳門中藥研發中心”“澳門轉化醫學創新研究院”。二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指示精神,支持產業園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打造科技創新研發集群,并提供平臺促進科技成果在園區落地、孵化和轉化。三是今年2月,由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建設的國際傳統醫學臨床試驗注冊平臺正式被世界衛生組織接受為一級注冊機構,這是世界上首個跨國家和地區的以臨床試驗為主題范圍來劃分的注冊機構,成為中醫藥乃至全球傳統醫學臨床科研規范化、國際化發展的重要渠道。
(四)人才培養穩步推進。健全中醫藥人才協同培養機制。支持實施粵港澳高級醫療衛生人才合作項目“大灣區中醫訪問學者計劃”,按照港澳需求選派廣東省相關專業醫生以“師帶徒”形式提供中醫臨床診療培訓并進行相關科研工作。將港澳納入全國名中醫評選及岐黃學者、青年岐黃學者等人才培養項目。截至目前,港澳各有1人入選全國名中醫,分別有3人、5人入選青年岐黃學者,2022年支持建設全國名中醫傳承工作室。
二、下一步工作考慮
我局將繼續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等文件精神,發揮制度整體效能,完善共商共建共享機制,支持三地立足各自優勢,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支持粵港澳中醫藥院校和科研機構加強協作,聯合培養一批高水平中醫臨床人才、多學科交叉的創新型領軍人才以及國際化復合型人才。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充分發揮香港中藥檢測中心和澳門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勢,建設和推廣國際認可的中醫藥標準。支持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建立醫藥創新研發與轉化平臺,發揮港澳區位優勢,促進中藥產品海外注冊、拓展中醫藥服務和產品市場準入。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3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