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生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建立大灣區中醫藥博物館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中醫藥博物館建設是中醫藥文化領域的新興板塊,港澳在中醫藥國際化、人才培養等領域具有顯著優勢。粵港澳三地合作共建大灣區中醫藥博物館有助于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您的建議對弘揚中醫藥文化,推進中醫藥博物館體系建設有積極的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相關工作進展
(一)強化頂層設計。一是2022年11月,我局聯合中宣部、教育部、商務部等單位印發《“十四五”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推動中醫藥博物館事業發展。推進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基本建設,建成國家中醫藥數字博物館。鼓勵新建改建省級中醫藥博物館,條件成熟的支持申報國家一、二級博物館。加強中醫藥博物館和文化場館建設。二是《廣東省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指出,在全省布局打造30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實現省級基地各地級以上市全覆蓋,包括升級建設廣東中醫藥博物館、羅浮山葛洪博物館等文化基地,打造輻射大灣區、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中醫藥文化傳播平臺。三是《廣東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實施方案》中提出,服務“一帶一路”倡議,依托廣東省中醫藥博物館、嶺南中醫藥博物館等建設一批省級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基地。目前正抓緊推進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評選工作,今年計劃新增10家。
(二)中醫藥博物館建設工作成果豐碩。我局高度重視中醫藥文化保護傳承,會同國家文物局立足博物館功能定位,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院和企業等,指導建成成都中醫藥大學博物館、浙江中醫藥博物館等40余家中醫藥主題博物館,支持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加強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合作,將“智慧之光一一中醫藥文化展”納入國家文物局、中央文明辦、中央網信辦2023年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重點推介項目,為中醫藥文物的收藏、展示、教育、研究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廣東省中醫藥場館建設卓有成效。一是近年來,廣東省財政大力支持廣東中醫藥博物館開展整體改造提升項目建設。廣州市于2022年6月正式完成嶺南中醫藥博物館設計方案,并于2022年12月底動工該項目,以弘揚中醫藥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集博物館、種植園、主題游樂園為一體的旅游景區,力爭打造成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國家5A 級旅游景區,該項目還被列為廣州市2023年“攻城拔寨項目”“重點建設項目”,計劃2025年投入運營。二是廣東省已創建11個國家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數量居全國首位。其中博物館5個、博覽園1個,年平均接待人次合計約38.5萬。各博物館中醫藥文化主題鮮明,品牌內涵和優勢挖掘深入,宣教活動開展積極豐富。例如,太安堂中醫藥博物館充分利用自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廣東老字號的優勢,每年組織舉辦各類中醫藥學術交流活動、非遺傳承推廣活動,深入發掘傳統中醫藥文化遺產,推動現代中醫藥產業發展。
二、下一步工作考慮
我局將繼續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十四五”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精神,支持廣東省以現有中醫藥博物館為基礎,擴建或聯合為大灣區中醫藥博物館。同時,支持廣東省各中醫藥博物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成功經驗,全力支持新的中醫藥博物館建設,同時進行學習借鑒,不斷提升自身建設水平,助力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3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