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麗紅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促進中醫藥創新傳承發展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加強人才培養,強化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人才是中醫藥發展的第一資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一貫高度重視中醫藥人才工作,多措并舉推進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加強中醫藥人才工作頂層設計,推動中醫藥人才納入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會同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聚焦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體制機制改革提出相關政策措施,推動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二是實施中醫藥人才岐黃工程,加強各級各類中醫藥人才培養。在高層次中醫藥人才培養方面,累計遴選培養149名岐黃學者、200名青年岐黃學者、2137名全國中醫(臨床、基礎、西學中、少數民族醫藥)優秀人才,以及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繼承人等14000余名骨干人才,打造了一支中醫藥領軍人才、中青年拔尖人才、骨干人才梯次銜接的高層次人才隊伍。在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方面,逐步擴大本科層次中醫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招生規模,加強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及助理全科培訓力度,2021年至今共下達中醫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招生計劃5034人,中醫助理全科招收計劃4275人,中醫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計劃7943人。支持地方開展高職層次中醫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截至目前共9個省份開展該項目,共培養4468人。開展中醫館骨干人才培訓項目,2021年以來已培訓基層中醫館骨干人員1.6萬余人,2023年2萬人正在培訓中。持續推進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著力打造老百姓家門口的“名中醫”。三是用好用足政策,加強人才引進、培訓等工作。充分發揮用人單位主體作用,在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等方面用好用足國家人才政策,加大高校、醫療機構、科研院所等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的用人自主權。積極推進公立中醫醫院職稱評審改革,穩慎下放職稱評審權限。建立急需緊缺人才引進特殊支持政策,探索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專業人才招聘綠色通道和職稱直聘辦法。深化公立中醫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建立體現中醫藥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方式,支持各地完善中醫藥人才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機制。為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基層中醫藥人員創造更多培訓學習機會。四是進一步規范和強化中醫確有專長人員考試考核及執業工作。根據《中醫藥法》《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管理暫行辦法》,支持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通過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的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考核后,在所在省級行政區域內以個人開業的方式或者在醫療機構內從事中醫醫療活動。同時,為解決尚未納入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少數民族醫人員合法行醫資格問題,在貴州、廣西等省份開展探索,通過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解決部分少數民族醫人員行醫資格。截止2022 年底,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已開展并完成至少一次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工作,全國考核合格共計萬余人。
二、關于加大領導和扶持力度的建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支持中醫藥高質量發展。一是中醫藥工作頂層設計不斷加強。2019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國務院召開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國中醫藥大會,標志著新時代中醫藥振興發展開啟新篇章。2021年1月,國辦印發《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22年3月,國辦印發《“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中醫藥發展目標任務和重點措施。2023年2月,國辦印發《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這些重要政策構成了中醫藥“四梁八柱”的頂層設計。各地、各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中醫藥發展,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制定了落實《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的配套文件,形成了共同推進中醫藥發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快推進中醫醫院建設。14家中醫醫院納入國家醫學中心創建范圍,20家中醫醫院成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輸出醫院,27個中醫項目被確定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138家中醫醫院獲批中醫特色重點醫院,以名醫、名科、名藥帶動特色發展。以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區域中醫醫療中心為龍頭,各級各類中醫醫療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中醫科室為骨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于一體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基本建成。
三、關于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和研發能力的建議
我局高度重視加強中藥產業的傳承發展與科研工作。一是加強中藥資源保護與利用,促進中藥質量提升。依托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情況,建設中藥資源保存體系,支持開展優質中藥材種子種苗、珍稀瀕危野生藥材人工繁育等項目研究,加快推進資源普查成果轉化應用。會同農業農村部編制并發布《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積極推進道地藥材目錄制定工作,因地制宜建設一批設施標準、管理規范、特色鮮明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二是加強中藥標準體系建設,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實施“中藥標準化”專項,支持全國105家中藥企業59個中成藥大品種和101種常用中藥飲片開展種子種苗、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全鏈條質量標準體系建設,提高中藥全過程質量控制水平,促進中藥產業發展。鼓勵醫藥企業到脫貧地區設立不同形式的“定制藥園”作為高品質原料藥材供應基地,鼓勵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優先采購和使用以“定制藥園”中藥材為主要原料的中藥飲片。三是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依托企業設立國家中醫藥管理重點研究室,針對中藥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中藥飲片標準、中藥創新研發等方向,鼓勵企業充分發揮技術人才、試驗設施作用,助力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四是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貫徹落實《“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鼓勵開發與中藥臨床定位相適應、體現其作用特點和優勢的中藥新藥,重點提升中藥全過程質量控制技術,發揮中藥標準全球引領作用。通過相關產業化專項資金,支持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和規模化生產基地建設、中藥材供應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領域多個項目,組織重點企業攻關先進生產工藝和創新技術。做好抗新冠病毒中藥的供應鏈產業鏈供應保障工作,持續開展“三藥三方”等重點中藥品種生產監測,協調做好企業反映的困難問題,切實滿足國內外需求。
四、關于深化宣傳和建設中醫藥文化的建議
我局以實施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為抓手,不斷推動中醫藥文化建設。一是積極開展中醫藥文化宣傳活動。近年來,聯合多部門實施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積極傳播中醫藥文化理念。2022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賽和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大賽共收到中醫藥科普作品4600余件。策劃開展多場校園中醫藥文化主題活動,累計吸引近60萬中小學生參加。二是持續推動中醫藥健康知識普及。支持各地按照《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建設指南》,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層中醫館等建設2萬余個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持續加強局官方微信“中國中醫”的科普內容建設,工作日早間欄目固定推送科普圖文。2021年以來,“千名醫師講中醫”活動累計推出中醫藥科普微視頻900余個、科普文章1600余篇,開展線上直播27期,全平臺播放量超千萬。聯合共青團中央建設團團小課堂健康版塊,推出青少年中醫藥健康創意漫畫,篇均閱讀量10W+。與“學習強國”平臺合作開設中醫藥欄目,會同中央媒體共同建設中醫頻道,指導各地中醫藥機構開通微信、微博賬號,發揮新媒體傳播便捷快速的優勢,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理念和技能。三是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播隊伍建設,開展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監測。已建成2300余人的國家級、省級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專家隊伍,在深入基層開展中醫藥健康教育,講授傳播中醫藥養生保健方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016年以來,每年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共同開展中國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水平調查工作。2022年我國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水平達到 22.56%,實現穩步提升。
下一步,我局將持續會同有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要求,進一步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和研發能力,加大中醫藥文化宣傳力度,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3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