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東紅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大對湘贛粵港澳中醫藥產業聯盟支持力度,助推中醫藥產業走向世界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中藥產業是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重要民族產業之一,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中藥農業為基礎、中藥工業為主體、制藥裝備工業為支撐、中藥商業為樞紐的新型產業體系。
一、關于“加快推進國家中藥新藥技術創新中心建設”
我局高度重視中醫藥領域科技平臺建設。一是根據中央部署要求積極推動印發了《“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提出“建設一批國家級中醫藥研究平臺,研究布局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二是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推動中醫藥領域4個國家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將產業發展、市場需求與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有機銜接,協同攻關,實現中醫藥傳承發展技術突破,培養中醫藥拔尖創新人才。三是支持江西省整合戰略科技力量,組建國家中藥產業創新中心,從源頭、新藥研發、制造、裝備全鏈條布局,加速我國中藥產業轉型和集聚發展。下一步,我局將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有關部門持續推進國家中藥產業創新中心等相關科技平臺的建設。
二、關于“加快推進中藥種植養殖規范化”
2022年3月,我局聯合國家藥監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發布《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以下簡稱中藥材GAP),為加快推進中藥材GAP的更好實施,積極配合國家藥監局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加強宣貫解讀和培訓,開展了多輪宣傳解讀,請中藥材種養殖行業協會、相關領域研究機構的專家為中藥材相關企業和全國藥監部門的監管人員進行培訓,解決執行難題。二是制定相關技術配套文件,參與國家藥監局組織制定中藥材GAP實施技術指導原則、中藥材GAP檢查指南等實施相關技術配套文件,共同指導相關企業推進中藥材GAP實施,與藥品監管部門開展中藥材GAP相關延伸檢查。三是強化技術指導和支持,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指派相關專家參與組建國家藥監局中藥材GAP專家工作組,成員包括中藥材種子種苗研究、種植/養殖、采收加工、質量控制和行政管理等領域專業人員,為推進中藥材GAP實施提供技術支持、決策建議。
三、關于“加強中藥材全過程溯源示范基地建設”
我局實施中藥質量保障項目,通過支持道地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建設、中藥質量追溯體系推廣使用及技術培訓等,對中藥材種植、采收、加工環節進行規范化管理,并在“全國中藥材供應保障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中藥材全過程追溯體系,入駐平臺數1470余家,追溯基地數量2500余個,涵蓋藥材種類268種。同時,探索推進中藥材、中藥飲片追溯體系建設,引導和鼓勵中藥材產地政府、中藥飲片生產企業積極建立信息化追溯體系,逐步實現重點中藥品種來源可查、去向可追。目前安徽、甘肅等省已取得較大進展。
四、關于“加大對中醫藥產業化的支持鼓勵”
我局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委積極推動中藥產業發展。一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國家醫保局、國家藥監局、國家中醫藥局等九部門制訂發布了《“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重點支持醫藥創新基礎好、科技資源集中的城市,對接國際創新資源,吸引創新型企業集聚,發展成為產業新動能的主要引擎。二是支持中醫藥改革示范區建設,積極引導各示范區以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制度創新和機制完善為核心,以點帶面,提升中醫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和顯示度。
五、關于“建立國際中醫藥貿易中心”
我局持續打造夯實多邊傳統醫學合作平臺。目前,中醫藥已傳播至196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與東盟、歐盟、非盟以及上合組織、金磚國家、中國—中東歐國家、中國—葡語國家等地區和組織合作的重要領域,中醫藥內容被納入16個自由貿易協定。目前,已開展31個國家特色服務出口基地(中醫藥)、30個高質量中醫藥海外中心和92個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建設工作。通過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外事組中醫藥相關工作機制持續推動中醫藥“走出去”,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民眾提供優質中醫藥服務,并推動中醫藥類產品在更多國家注冊。2022年,開展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醫藥板塊相關工作,持續推進粵港澳等地區中醫藥高地建設。
關于您提出的“給予社會團體法人登記支持”,建議由湘贛粵港澳中醫藥全產業鏈協同發展聯盟發起者按照有關規定依法向民政部門登記管理機關申請登記。
下一步,我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大有關政策貫徹落實力度。繼續加大對中藥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完善產業生態,促進中藥工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3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