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東等9位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鄉村中醫人才培養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政策引導與監管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2019年10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要筑牢中醫藥基層服務體系陣地,擴大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中醫專業醫學生規模,在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中積極招收中醫醫師,鼓勵實行中醫藥人員“縣管鄉用”,鼓勵退休中醫醫師到基層提供服務,放寬長期服務基層的中醫醫師職稱晉升條件,各種表彰獎勵評選向基層一線和艱苦地區傾斜。2021年6月,我局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關于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21〕51號),明確提出對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論文、科研和職稱外語不作要求,重點評價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對長期在基層服務、業績突出、表現優秀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同等條件下優先評聘,對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實行“定向評價、定向使用”。2022年3月,我局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聯合制定《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推進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擴大基層中醫藥人才有效供給,暢通基層中醫藥人才使用途徑,改善基層中醫藥人員發展環境。另外,202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中醫藥法執法檢查,將中醫藥人才教育培養和隊伍建設情況作為重要檢查內容之一,其中特別關注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下一步,我局將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繼續加大對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的支持。并指導各地深入貫徹有關文件精神,切實推動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二、關于中醫藥人才專項投入
中央財政歷來高度重視并積極支持促進中醫藥事業傳承與發展。“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地方中醫藥事業傳承與發展補助資金86.06億元,年均增長17.32%;安排我局部門預算78.21億元,年均增長6%。2022年中央財政部聚焦中醫藥振興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關節,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在堅持政府過“緊日子”,中央部門支出安排繼續負增長、下降2.1%的情況下,通過保有壓、優化支出結構,安排我局部門預算18.61億元,較上年增長19.43%;下達各地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補助資金35.63億元,較上年增長72.72%。資金重點用于支持:一是強化中醫藥特色人才隊伍建設。支持實施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工程(岐黃工程),建設高水平中醫藥重點學科,推進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二是完善中醫藥診療服務體系。支持開展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建立國家中醫緊急醫學救援隊,推進基層中醫館基本實現全覆蓋。三是推動提升中藥質量。支持加強中藥資源動態監測體系建設,深化中藥飲片質量與療效評價研究,促進中藥炮制技術傳承創新。四是促進中醫藥古籍文獻傳承保護。支持系統整理重點中醫藥古籍,加強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應用與發展。
中央財政高度重視中醫藥人才培養工作,近年來不斷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2016—2021年,中央財政共安排補助資金14.07億元,支持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累計招收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3.7萬余人,其中每年招收的中醫專業人數從1178人增加到1684人。2022年,中央財政安排補助資金2.55億元,計劃招收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5918人,其中中醫專業1654人。
下一步,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完善投入政策,支持有關部門積極做好中醫藥工作。同時,督促地方落實投入政策,支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不斷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三、關于動態調整機構編制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不斷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200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部級),為原衛生部管理的國家局,明確加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促進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繼承和發展中醫藥文化、中醫藥人才培養、中醫藥師承教育、提高農村和城市社會中醫藥人員職業素質和技術水平等方面職責。2013年國務院機構改革,繼續設置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由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管理。2016年,成立由國務院領導同志牽頭負責的國務院中醫藥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中醫藥工作,由36個部門和單位組成,辦公室設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承擔聯席會議日常工作。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保留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管理。中央編辦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2022年3月,中央編辦批復同意設立中西醫結合與少數民族醫藥司,在科技司加掛中藥創新與發展司牌子,進一步加強了中西醫結合推進力量,推動健全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
下一步,中央編辦將積極關注中醫藥工作領域改革發展情況,為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同時,我局將充分發揮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與各成員單位一起履職盡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中醫藥管理各項工作。
四、關于基層中醫院薪酬制度改革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衛生事業單位薪酬問題。按照有關工作部署,執行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的基層醫療事業單位正式工作人員,從2009年10月1日起先行一步實施了績效工資。績效工資水平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部門按照與當地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平均工資水平相銜接的原則核定。縣級以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部門核定本級政府有關部門所屬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的績效工資總量,單位主管部門核定所屬基層醫療和公共衛生事業單位的績效工資總量。基層醫療事業單位根據考核結果,在分配中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績的工作人員傾斜。
為貫徹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和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政策,2018年3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關于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政策保障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通知》(人社部發〔2018〕17號),在合理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擴大內部分配自主權、完善績效考核機制、保障經費來源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對于公立醫院,2021年7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關于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21〕52號),在合理確定公立醫院薪酬水平、落實內部分配自主權、建立健全主要負責人薪酬激勵約束機制、健全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經費來源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意見。
五、關于建立分層培養中醫藥人才模式
自2010年6月正式啟動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工作以來,教育部持續深入推進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工作,不斷擴大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中醫學(民族醫學)專業醫學生規模,近五年招生8000余人,培養了大批能夠滿足基層衛生服務需求的實用型中醫類別全科醫生。此外,在中醫學類高職國控專業審批中,將“有利于滿足農村、基層的需要”作為評議要點,推進高職層次中醫學類專業面向農村和基層訂單定向人才培養。
我局高度重視鄉村中醫人才培養工作。一是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培訓。累計培養中西部地區中醫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1.5萬人,對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中職中醫類專業實行備案招生,夯實基層中醫人才隊伍建設。二是建設1432個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對18萬名基層衛生技術人員開展了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提升基層中醫藥人才服務能力。聯合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共同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到2025年,為每個二級以上縣級中醫醫療機構建立1—2個傳承工作室,培養一批基層人才。面向基層醫療機構醫師和鄉村醫生開展中醫藥知識技能全員培訓,用5年左右時間實現人員培訓全覆蓋,培訓一批“能中會西”的基層醫生。
下一步,我局將扎實推進《“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等政策落實落地。推動實施基層中醫藥人才培訓等項目,持續開展基層名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進一步夯實鄉村中醫人才隊伍。
感謝您對中醫藥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2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