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基層中醫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我局高度重視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多措并舉充實基層中醫藥工作力量,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
一是開拓渠道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在職業教育方面,優化中醫藥職業教育專業設置,一體化設計中職、高職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增設中高職中醫養生保健、中醫康復技術、中醫健康管理、中藥材生產與加工等專業或方向。保留部分中職院校開設中職中醫專業,培養基層中醫藥人才。在本科教育方面,面向中西部地區鄉鎮衛生院,以訂單定向培養的方式,累計下達本科中醫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項目計劃1.3萬人,力爭為每個鄉鎮衛生院培養1-2名本科學歷中醫醫師。在畢業后教育方面,累計下達中醫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計劃1.3萬人,中醫助理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計劃0.5萬人,提升基層中醫藥人才綜合能力。在繼續教育方面,實施以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為主要內容的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等政策措施,對18萬名基層衛生技術人員開展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切實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在人才項目方面,建設1102個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培養縣鄉村中醫臨床技術骨干5400名。此外,各地還通過定向招錄、返聘、中醫藥人員引進“綠色通道”、中醫醫術確有專長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等措施,大力培養引進中醫藥人才,加強基層中醫藥隊伍建設。
二是加快基層中醫館建設。我局制定印發了《鄉鎮衛生院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館)建設指南》,指導各地規范開展中醫館建設。2016-2020年,中央財政投入31.28億用于近1.6萬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館、國醫堂)及其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其中1.115億元集中支持“三區三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建設)。截至2020年底,全國已有約3.63萬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了中醫館,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院的8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能夠運用中藥飲片等6類以上中醫藥技術方法的比例分別為86.04%、81.03%。
三是提高基層中醫藥人員待遇。推動基層落實“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要求,合理核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總量和水平。除了實施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國家對基層醫務人員還實行了一系列傾斜政策。2021年6月,我局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關于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對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論文、科研和職稱外語不作要求,重點評價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對長期在基層服務、業績突出、表現優秀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同等條件下優先評聘。各地可單獨設立基層職稱評審委員會或評審組,對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實行“定向評價、定向使用”。上述政策的實施,對保障和改善基層醫療衛生工作人員待遇起到了積極作用。
下一步,我局將會同相關部委落實《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要求,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開展基層醫療衛生人員中醫藥知識技能培訓,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服務內涵建設,提升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綜合服務區(中醫館)綜合服務能力。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1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