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21年12月16日(周四)上午10:00在局機關1樓新聞發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廣州中醫藥大學、海軍軍醫大學等單位專家學者將出席新聞發布會,介紹近期中醫藥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有關情況。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新聞發言人 吳振斗: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2月新聞發布會。我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吳振斗,也是本次發布會主持人。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仍處于發展階段,國內各地發現本土病例,我國疫情防控進入全鏈條精準防控的“動態清零”階段。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今天發布會主要介紹近期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出席發布會的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先生,醫政司副司長邴媛媛女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副組長、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先生,海軍軍醫大學教授張衛東先生,下面先請邴媛媛女士介紹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臨床救治情況。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副司長 邴媛媛: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10月中旬以來,國內多地相繼發生新冠肺炎本土聚集性疫情。疫情發生后,各地堅持“中西醫并重、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第一時間組織開展中醫藥防控救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總體部署和當地需要,派出工作人員和中醫專家赴疫情發生地,支持中醫藥防治工作,推動中醫藥早期干預、全程使用、全面覆蓋。
第一, 在工作機制方面。在去年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期間,也就是突發疫情應急圍堵階段,我們在實踐中創新形成了“有機制、有團隊、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在常態化防控探索和全鏈條精準防控“動態清零”階段,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和中西醫協作機制不斷推廣完善。各地中醫藥主管部門在當地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下,統籌協調本地中醫力量,形成“第一時間啟動中醫藥參與的應急防控指揮和救治工作機制,第一時間應用中醫藥防控救治方案,第一時間有中醫藥專家團隊,第一時間用上中藥”的經驗模式。同時,在定點醫院深化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中西醫專家聯合組成專家組,聯合制定完善診療方案,聯合在一線開展救治,聯合進行查房會診和病例討論。
第二,在治療方面。中醫藥深度介入治療全過程,各地依據國家診療方案,規范化、同質化開展中醫治療。對輕型、普通型患者以中醫藥治療為主,改善患者發熱、咳嗽、納差、乏力等臨床癥狀,減少向重癥發展。對重型、危重型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一人一策”,發揮中醫藥在退高熱、促進肺部滲出吸收、改善胃腸道癥狀等方面的療效,減緩或阻斷重癥向危重癥發展,促進重癥向輕癥轉變。針對部分康復患者出院后仍有乏力、納差、氣虛等癥狀,應用中藥和非藥物療法綜合干預,促進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目前,各地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中,除個別少數特殊情況人員外,均普遍應用了中醫藥。
第三,在預防方面。將中醫藥納入“四早”,充分發揮中醫治未病作用,指導各地結合當地氣候和人群體質特點,制定中醫藥預防方案。對集中隔離的密切接觸者和次密接觸者,以“點開藥到”為目標,第一時間進行中醫藥預防干預,確保中藥“應服盡服”、“能服盡服”。將中醫藥預防延伸到封控社區及一線重點崗位人群,確保有需求的居家隔離人員和一線工作人員“愿服盡服”。各地組織成立中醫巡回指導專家組,定時到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和封控社區指導中藥預防,開展服藥隨訪。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吳振斗:
下面請李昱先生介紹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科研工作的進展情況。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 李昱: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中醫藥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堅持臨床科研一體化,充分發揮院士、國醫大師以及各級專家組力量,篩選有效方藥,制定診療方案,為臨床救治提供了有力支撐。
武漢疫情暴發之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20年1月27日即以臨床“急用、效用、實用”為導向緊急啟動中醫藥有效方藥篩選,開展清肺排毒湯臨床救治觀察研究,在取得臨床證據以后,2月6日,基于國家衛健委聯合向全國推薦使用,為及時提供臨床救治方案和有效武器,為打贏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統一部署下,我局與國家中國工程院牽頭成立了中醫藥科研專班,加強科研頂層設計,統籌調配中醫藥科技資源,以支撐臨床救治為核心,融預防、救治、康復為一體,一體化組織、全鏈條設計,并及時跟進相關的基礎研究,力爭用科學的方法說清楚中醫藥救治的療效,講明白相關的機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我局一方面積極推動中醫藥臨床科研成果轉化,配合國家藥監局開展研審聯動,通過應急審批程序依法依規推進“三方”新藥研發注冊上市。另一方面,我們密切跟進疫情在我國相關地區的傳播情況,臨床救治開展到哪里,臨床科研工作就跟進到哪里,特別是注重中醫藥應對變異病毒株的相關研究,在推進中醫藥規范化、同質化救治的同時,我們更加注重積累更多的臨床證據,提高循證證據的級別,深化相關機理研究。
臨床科研一體化是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也是中醫藥抗疫發揮作用的重要支撐。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基于中醫藥自身特點,運用現代科學方法深入開展臨床研究和機理研究,說明白、講清楚中醫藥的療效,讓中醫藥科研攻關成果助力抗疫大局。
謝謝大家。
吳振斗:
謝謝李昱先生。下面,由我向各位介紹中醫藥疫情防控參與國際交流合作情況。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在總結國內疫情防控救治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推動中醫藥參與全球疫情防控,積極同國際社會分享中醫藥抗疫經驗,支持開展學術交流,為提振全球抗疫信心,推進國際抗疫合作貢獻中醫藥力量。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支持舉辦了110余場抗疫專家視頻交流和直播活動,向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介紹中醫藥診療方案,向10多個有需求的國家和地區提供中醫藥產品,選派中醫專家赴28個國家和地區幫助指導抗疫。今年,在世界衛生組織、金磚國家、上合組織國家支持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先后召開了“中醫藥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合作論壇”“2021金磚國家傳統醫藥研討會”和“2021上海合作組織傳統醫學論壇”,發布《支持中醫藥參與全球疫情防控倡議》《2021金磚國家應用傳統醫藥抗擊新冠疫情在線宣言》《關于開展上海合作組織傳統醫學合作的南昌倡議》,津巴布韋總統姆南加古瓦、烏克蘭副總理斯特凡妮希娜、吉爾吉斯共和國時任副總理巴卡紹娃、白俄羅斯共和國第一副總理斯諾普科夫等外國政要發表演講,支持中醫藥等傳統醫學參與國際抗疫合作。特別是2021金磚國家傳統醫藥研討會召開期間,全球正面臨“德爾塔”變異毒株的嚴峻挑戰,國內專家結合臨床實踐重點分享了我國中醫藥團隊總結出的“德爾塔”和“德爾塔+”變異毒株新冠肺炎的核心病機和用藥規律,再一次充分展示了中醫藥在應對新冠病毒及其變異毒株造成的疫情中的重要作用,贏得普遍贊譽和高度肯定,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做出了積極貢獻。
以上是我們中醫藥疫情防控國際交流合作情況的介紹。
吳振斗:
下面我們就請記者朋友提問,提問前請各位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有請。

中央廣播電視臺央視記者:
中醫藥系統牽頭支持開展科研項目有哪些?科研攻關在應對疫情中取得了哪些成效?謝謝。
李昱: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提的非常好的一個問題。中醫藥系統在這次新冠疫情抗擊工作中,特別是開展了很多科研項目,也為這次抗疫工作取得成績作出了突出貢獻。
疫情爆發以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堅持科研攻關與臨床救治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辨證施治、多靶點干預等獨特優勢,支持開展中醫藥應急科研攻關,設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中醫藥應急專項”,結合疫情不同階段特點和相關省科研工作的具體情況,設立了91個項目,圍繞疫病中醫證候分析、社區防控中醫藥干預、有效方藥臨床療效、恢復期患者康復、中醫藥作用機理等方面開展研究。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重點支持了8個中醫藥研究項目,主要開展預防、治療、康復、新藥研發和機理等方面研究,后續也通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專項支持開展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關鍵技術及經典名方作用解析研究。近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設立了專項支持開展“中醫藥防治病毒性肺炎基礎研究”。
系列中醫藥臨床研究成果為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醫藥方案優化提供支撐,也為“三方”新藥研發注冊上市提供了科學的臨床證據。在預防方面,相關研究也顯示中醫藥具有良好的防疫效果,為易感人群提供了中醫藥干預方案。在恢復期康復方面,中醫藥對于患者心肺功能損傷、消化功能下降及睡眠情緒障礙等方面有較為明顯改善作用,已發布推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康復指導建議》《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主要功能障礙康復治療方案》。此外,中醫藥作用機理研究也在不斷深化,科研數據的積累不斷豐富,各類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已陸續在國內外科學期刊上發表,為更好推進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優勢作用的發揮提供了科技支撐。謝謝。

人民日報記者:
能否請專家介紹一下現代科技如何與中醫藥更好地結合?謝謝。

海軍軍醫大學教授 張衛東:
感謝記者朋友的問題。我們中醫藥不光是在支持抗疫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科技手段,對“三方”、“三藥”有效藥物機理也進行了深入研究。實際上中醫藥本身就是開放的體系。它和現代的科技技術手段在不斷地融合。就像張伯禮院士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中醫藥雖然古老,但是它的一些理念是非常先進的。”屠呦呦先生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也說了一句話,她說:“青蒿素是中醫藥和現代科技相結合送給世界的一個禮物。”我覺得在這次新冠研究過程中,實際上運用了很多現代科技手段來進行我們的“三方”“三藥”研究。比如在“三方”“三藥”的機理研究里面就采用了系統生物學方法。中醫中藥對人體的認識是一個整體的認識,和過去傳統的西醫采用一個分子、一個靶點的方法是不一樣的。這次我們采用系統生物學的方法闡釋了“三方”“三藥”的作用機理,全面認識它的多成分、多靶點的作用機制,實際上為這次用好中醫藥、講好中醫藥故事提供了技術支撐。
中醫藥還有很多理念和現代技術正在結合,比如說“上工治未病”,也為我們現代醫學的預防手段提供了很多很好的理論支持,包括現在大家都注重體檢,在“上工治未病”里就是告訴大家預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中醫藥的原創思維和現代科技結合起來,能夠真正把中醫藥的生命力發揚光大。
謝謝。

新華社記者:
中醫藥在抗疫科研工作積累了哪些經驗,下一步有哪些方向取得開展科研工作。謝謝。
李昱: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中醫藥科研工作在這次疫情抗擊中發揮了非常好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同時,我們也積累了很多的經驗,也開展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一是加強中央和地方組織的協同,充分發揮中醫藥抗疫國家隊的實力和優勢,建立與地方的協作機制,做好中醫藥科研攻關的頂層設計。研究制定統一的臨床科研工作方案,提供給各地使用。
二是充分發揮中醫藥臨床科研一體化的優勢。通過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形成的臨床科研模式,借鑒其取得成功的經驗。在抗疫臨床實踐中開展相關研究,以人為中心、以數據為導向、以問題為驅動,通過積累海量臨床數據開展深度的挖掘與評價,總結規律、優化方案、提高療效,形成臨床科研的高等級證據。
三是同步推進臨床和機理研究。取得中醫臨床療效證據,從多個層次闡明中醫藥發揮作用的機理,用科學的方法說明白、講清楚中醫的療效和作用的機制。
目前,中醫藥在進一步推廣發揚中仍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和困難,仍存在機制上不清楚、機理還沒有能夠講的很明白的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加強研究論證,總結中醫藥防治疫病的理論診療規律,組織科技攻關,既用好現代評價手段,也要充分尊重幾前年的經驗,說明白、講清楚中醫療效的重要指示精神。
一是確保臨床救治的前提下,借鑒青蒿素的研發經驗,圍繞療效、機制、機理和有效成份,開展多學科的聯合攻關。二是加強國際抗疫合作,在全球視野下組織開展中醫藥前瞻性、多中心臨床試驗和真實世界研究,提升中醫藥參與國際抗疫的貢獻度。三是豐富中醫藥治理新冠肺炎的手段,關注預防、治療和康復不同時期的有效方藥。藥食同源,中醫藥聯合疫苗等相關領域,全程深度參與疫情防治。四是關注交叉學科的發展,借鑒現代科學技術推動中醫藥的發展和推廣。
謝謝。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隨著新冠疫情的不斷變化,中醫藥參與新冠疫情臨床救治的舉措有哪些變化?謝謝。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副組長、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 張忠德:
隨著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尤其是應對德爾塔變異毒株引起的疫情中,我們發現與去年武漢、今年年初河北、云南相比較,感染德爾塔變異毒株的患者中醫證候以發熱、高熱、惡寒、頭痛、咽干、乏力、腹脹、食欲不振等癥狀為主,重癥患者出現氣喘、低氧、汗出不止等急性虛損癥狀比較明顯,而且比例比較高。比如廣州疫情全國本土德爾塔毒株感染的病例,我們發現發熱的病人超過80%。在甘肅剛剛結束的疫情中老年患者比較多,重癥表現為隱匿性低氧血癥的患者比較多。我們看到他在安靜時血氧很正常,但是這個患者稍微活動一下,血氧就往下掉,掉到90%以下,很快轉為重型。從中醫角度看,我們覺得它是疫毒與濕邪膠著,彌漫三焦,傳變迅速,耗氣傷陰。
我們專家組經過深入研討和綜合分析研判,本輪疫情仍屬于中醫“疫病”范疇,中醫的核心病因病機也沒有大的改變,還是屬于濕毒郁閉,僅僅由于地域、氣候、飲食習慣等因素不同,在證候特征上有所區別,出現了濕熱側重點不同,還有夾寒、夾熱、夾燥、夾淤的表現,所以臨床上這也符合中醫的“三因制宜”觀點。比如在福建廈門和莆田的患者出現腹瀉、嘔吐、惡心的癥狀比較明顯,濕邪更重,這和地域、飲食習慣相關。甘肅等西北地區的患者干咳、咽干、口干、咽癢等癥狀比較明顯,這符合“燥邪犯肺”的表現。所以,各地可依據中醫的“三因制宜”觀點,在原來第八版“三藥三方”基礎上辨證論治,適當調整治療。重癥患者采用人參早期扶正、全程扶正。我們在治療同時也非常重視肺腸同治、調腸治肺,大便不通的患者,我們重用大黃,保持大便的通暢。所以,中醫藥為主治療仍然是非常有效的。比我們在2021年5-6月廣州疫情過程中,我們收治本土病例166例。其中,單純使用中醫藥治療的患者達到了118例,占比超過了71%,成功阻斷了57例有重癥傾向的患者往重癥轉變,效果是非常好的。所以中醫臨床診治疾病,需要對患者的主要證候特點進行分析總結,最主要的是要尋找到疾病的核心病機,確定治療方案。中醫藥治療疾病有多成分、多環節、多靶點的作用特點和優勢。所以,對于國內出現境外輸入的奧密克戎病例,我們也非常關注,我們還是要抓住疾病的核心病機、證候演變規律,根據中醫幾千年的疫病理論,結合發病季節、地域、人的體質特點進行辨證論治。
吳振斗:
請醫政司副司長邴媛媛女士再作補充。
邴媛媛:
謝謝主持人。從國家中醫藥局層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們組織中醫專家邊救治邊總結,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發布了第三到第八版的國家診療方案,篩選了“三藥三方”為代表的一批有效方藥,既有通用方,也有針對不同病情不同證型的方劑,還有中成藥,體現了辨病辨證的統一。各地在治療過程中以國家診療方案為基礎,規范化、同質化開展中醫治療,同時依據中醫“三因制宜”、辨證論治原則,分類施治、精準用藥、確保療效。
針對各地疫情發生情況,我們及時組織中醫專家對臨床救治經驗進行總結,對診療方案進行完善。比如今年下半年發生的疫情,多由德爾塔變異毒株引發,我們組織國家中醫專家會同疫情發生地的專家,對感染德爾塔變異毒株的患者的中醫治療方案進行綜合分析。再比如針對近期部分地區有不少兒童病例的情況,我們組織中醫專家結合兒童的臨床證候和小兒的生理特點組織制定中醫治療兒童患者的治療方案。同時對臨床救治中形成的專家共識和臨床經驗,我們通過視頻形式對全國進行培訓,指導各地的中醫治療工作。可以說目前中醫參與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的深度和質量不斷提高,也取得了明顯效果。
謝謝。

健康報記者:
我們注意到很多患者出院后,不時有患者反映說軀體上有一些功能障礙。我們有沒有梳理過這些功能障礙體現在哪些方面?中醫藥在康復中能夠發揮什么樣的作用?謝謝。
張忠德:
我們在臨床救治過程中發現,新冠患者達到了第八版的出院標準以后,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干咳、乏力、胸悶、汗多或者肺部炎癥沒有完全吸收的癥狀,而且一部分病人睡眠障礙、飲食、情緒等方面問題也比較普遍。
這部分患者從中醫角度分析,屬于肺脾氣虛、正虛邪戀,除了給予健脾益氣、養陰解毒的中藥之外,還配合中醫藥外治法、傳統運動和心肺康復訓練,我們在很多地方都開展了太極拳、八段錦、針灸、藥物貼敷等療法,效果是比較理想的。
針對患者失眠、焦慮等精神癥狀,中醫辨證屬于肝氣郁結、血不養心,分別給予疏肝理氣、養心安神的中藥治療,同時配合中醫藥的外治法,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睡眠、焦慮和抑郁的情緒。
比如我們今年7、8月在江蘇開展的240例病例的隨機對照顯示,在現代心肺功能的康復基礎上,我們辨證使用中藥、針灸、太極拳等綜合康復方案,可以改善失眠、乏力、食欲不振、咳嗽等癥狀,明顯提高了這些患者出院后三到六個月的心肺功能,促進了肺部炎癥吸收,減少核酸的復陽率,顯示了中醫藥在新冠肺炎康復期的綜合干預優勢。所以,我們建議出院的患者,如果仍然有癥狀,可以繼續服用中藥,堅持用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療法,促進康復,減少遠期的后遺癥。
謝謝。

中國醫藥報記者:
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中發揮了獨特作用,如何闡釋它的作用機理和機制呢?
張衛東:
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剛才我們都聽到了忠德院長介紹的中醫藥全面參與這次新冠疫情防治工作,臨床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特別是以“三藥三方”為代表的。臨床上我們看到了這么好的效果,它背后的機理是什么?我們要把它說明白、講清楚。在國家很多項目支持下,我們開展了大量的基礎研究,實際上就是和臨床基礎配合起來,一體化的進行研究。在基礎研究中,我們采用了很多現代手段,分子水平、細胞水平和動物水平都進行了作用機理研究。比如說在輕癥階段,可以看到中藥對咳嗽、發熱、乏力都有很好的療效,背后的機理是什么?我們的研究進一步發現,輕癥階段“三藥三方”都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在這方面都有大量文章發表。
在重癥階段,由于新冠病毒引起人的過度免疫,然后產生了“炎癥風暴”,這個時候中藥就可以對炎癥風暴有很好的調節作用,抑制這些免疫細胞釋放過量的炎癥因子來緩解炎癥風暴。在危重型中可以看到肺組織的器官損傷,這里“三藥三方”對肺的上皮細胞、肺的微血管的內皮細胞都有非常好的保護作用,這些文章有的已經在國際上發表,有的正在整理過程中。機理研究中,我們用數據來說話,我們發現了很多在中藥當中的一些成份起到了很好作用,比如說在甘草里的甘草酸,麻黃里的麻黃堿,黃芩里的黃芩苷和漢黃苷都發揮了很好作用,我們不光把它的成份說清楚,還要把它的作用機理說清楚。
謝謝。
中新社記者:
在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理念指導下,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有哪些新思路和新打算?
吳振斗: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流行,各國人民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團結合作是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在這樣的特殊時期,我們應當堅持多邊主義,繼續在中醫藥基礎理論、臨床療效、國際標準等方面深化合作,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參與全球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積極同國際社會分享中醫藥抗疫經驗,提振全球抗疫信心,支持和加強傳統醫學領域的學術交流,促進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優勢互補、交流互鑒,更好服務人類健康福祉,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謝謝。

科技日報記者:
剛才張忠德老師提到中醫藥對變異株的作用,近期奧密克戎在廣東也出現了,想問在對抗奧密克戎方面中醫藥能發揮怎樣的作用?和其他變異株相比是不是有一些不同?奧密克戎的傳染性更強,民眾應該如何防范?謝謝。
張忠德:
近期新的變異毒株在國外有流行趨勢,中醫藥對于疫病的分型治療有它的一套機理,我們也是根據新變異毒株的臨床證候,主要的中醫四診資料尋找核心病機和發病規律,才能確定它的治療原則和處方用藥。目前對這個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我們還在收集中,所以我們現在還是按照中醫理論體系,如果有病人出現以后我們第一時間到現場采集臨床證候,分析核心病機,根據我們采集后的證候規律,看看和既往有什么區別,那么我們的方案也很快會出來。
吳振斗:
謝謝各位發布人,謝謝各位媒體朋友,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