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新湘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湘西苗醫藥保護與傳承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深入推進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
我局高度重視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保護工作,自2011年開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以來,在全國建成28個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和2個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實現了對120種中藥材的種子種苗進行繁育生產,初步形成了中藥資源保存體系。在湖南省武陵山區和雪峰山區的龍山、慈利、洪江等地均建成了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種植包括茯苓、梔子、黃精等苗醫藥品種,有力保障了苗藥種質資源的繁育與供應,提高了苗藥種子種苗的產業化水平。
二、加強道地藥材基地建設
一是我局積極配合農業農村部編制并發布《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引導各地根據各自優勢,有序生產和規范化種植適宜藥材,湖南屬于華中道地藥材產區,區域優勢道地藥材品種包括天麻、茯苓等苗藥品種。同時,積極推進道地藥材目錄制定工作,從科學角度出發,深化道地藥材品種、基原、產區等相關研究,統籌推進道地藥材目錄制定、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等工作,為各地制定中藥材生產規劃提供指導和遵循。二是我局通過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資金實施中藥材質量保障項目,支持湖南省產業扶貧示范基地、定制藥園建設。截止2020年底,共建設7個定制藥園,在安化縣、新化縣等地推廣種植了杜仲、黃精等中藥材,促進了苗藥品種的規模化和產業化。
三、強化科技支撐
根據全國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和技術需求,2017年,農業農村部聯合財政部啟動建設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在全國選聘1位首席科學家、26位崗位科學家、27位綜合試驗站站長,中央財政每年投入經費3200萬元,支持專家開展中藥材遺傳改良、栽培、加工、病蟲草害防控、機械裝備等聯合攻關。突破了雪蓮、人參等藥用植物細胞和不定根培養及產業化技術,初步解決了三七連作障礙難題,創制了枸杞真空脈動干燥和百合無硫初加工裝備。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在湖南省設立了湘西綜合試驗站,重點開展武陵山區苗藥技術研發與推廣示范,為發展中藥材產業助力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四、推進標準化生產
2021年,農業農村部制定印發《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并召開會議對中藥材“三品一標”行動進行部署,大力推進中藥材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加快中藥材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整合項目資金,支持開展道地藥材標準化生產技術集成試驗示范,對道地藥材農藥減量、化肥減施、農機農藝融合等技術進行優化完善與組裝集成,形成規范化、可推廣的技術模式,輻射帶動更大范圍道地藥材標準化生產。各地結合中藥材發展實際選取支持的藥材品種。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強化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組織開展中藥材新品種選育、新技術研發、新產品創制等研究與示范推廣等工作,研究制定中藥材種植、采收、加工技術規范和標準,提高中藥材產量和品質,提升中藥材產業發展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繼續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扶持,同時指導各地結合實際情況,按照“大專項+任務清單”要求,統籌利用“重點作物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等項目資金,加快推進中藥材“三品一標”行動,推動包括苗藥在內的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
五、推動苗醫藥文化進校園
2019年,教育部專門印發了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了中小學教材管理。按照該辦法規定,中小學校可以立足學校特色教學資源,以多種呈現方式服務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開發校本課程。但同時明確,原則上不編寫出版校本教材,確需編寫出版的應報主管部門備案,按照國家和地方有關規定進行嚴格審核。此外,要嚴格控制地方課程教材、校本課程教材和各級各類讀本數量,對數量過多、質量不高的及時進行清理。下一步,教育部將指導地方做好校本課程教材管理工作,提升各類教材質量,充分發揮教材育人功能。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1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