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淙祥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生態原產地品牌”建設,促進道地原生態中醫(藥)農業發展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推動實施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
我局自2011年開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以來,已在全國31個省2000余個縣開展中藥資源調查,匯總了全國近1.3萬多種野生藥用資源的種類、分布信息,總記錄數2000萬條、基于100多萬個樣方的調查數據;收集了藥材樣品、臘葉標本、種質資源36萬余份。此外,已初步建成了由1個中心平臺、28個省級中心、65個監測站組成的中藥資源動態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在全國建成28個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和2個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基本摸清了調查區域的中藥資源本底情況,形成了我國中藥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長效發展機制。
二、進一步規劃道地藥材基地建設,推進規?;?、規范化種植
我局積極配合農業農村部編制并發布《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引導各地根據各自優勢,有序生產和規范化種植適宜藥材。同時,積極推進道地藥材目錄制定工作,從科學角度出發,深化道地藥材品種、基原、產區等相關研究,統籌推進道地藥材目錄制定、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等工作,為各地制定中藥材生產規劃提供指導和遵循。
三、加強中藥材質量保障及生態種植推廣
我局通過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資金實施中藥材質量保障項目,支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中藥材產業扶貧示范基地144個,建設定制藥園213個;開展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15244人次,發布包含100種藥材的《中藥材生產加工適宜技術叢書》,并結合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特點編寫《中藥材生產適宜技術》中藥材精準扶貧技術叢書;在219個縣的1310個企業推進中藥材全過程追溯系統建設。同時我局于今年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下達了“道地藥材生態種植及質量保障”項目,通過支持道地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建設、中藥質量追溯體系推廣使用及技術培訓等,對中藥材種植、采收、加工環節進行規范化管理,推行道地藥材綠色生態種植,打造品牌優勢。
四、充分發揮中醫藥產業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產業振興中的作用
脫貧攻堅戰以來,原國務院扶貧辦將中藥材作為扶貧產業發展的重點內容和方向,會同我局開展了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推動貧困地區根據當地資源稟賦選準中藥材產業扶貧主攻方向,指導地方政府將當地符合條件的中醫藥產業扶貧項目納入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給予支持,引導藥企在貧困地區建立了標準化種植基地和加工基地,指導地方在龍頭企業、合作社與貧困戶之間建立起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一是根據各地自然環境,因地制宜發展適宜的中藥材幫扶產業。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就業、技術支持、資產托管、資產收益、銷售服務等手段,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和務工收入,提升中藥材產業聯農帶農成效。二是結合消費幫扶,積極推進脫貧地區符合條件的中藥材幫扶產品認定。支持中藥材企業參加各類展示展銷活動,推動中藥材流通企業、電商、批發市場與脫貧地區中藥材產業精準對接。三是支持中醫藥原產地品牌建設。繼續支持有關脫貧縣與大型中藥企業合作建設定制藥園,帶動當地農戶種植大宗、道地中藥材。堅持在保護中開發,積極支持脫貧地區種質資源庫建設,不斷提高脫貧地區中藥材產業發展水平。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1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