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純玉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發揮中醫藥特色促進全民心理健康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加快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建設的建議。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快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建設,用3年左右時間,篩選50個中醫治療優勢病種和100項適宜技術、100個療效獨特的中藥品種,及時向社會發布。
我局依托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了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并在2019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專項中設立了中醫藥循證能力建設項目,安排4億元支持相關循證能力建設任務,圍繞腫瘤、心血管病、腦病等9大類疾病開展基本循證能力建設與專病專科循證能力建設工作。此外,我局聯合科技部制定了《推動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提出加快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建設,加強開放協作,圍繞重大疑難疾病、中醫治療優勢病種和特色療法,開展高水平國際化中醫藥循證研究,不斷提升中醫藥臨床防治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建立中醫藥循證研究的協同工作機制與國際聯絡機制,構建我國主導、國際認可的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支撐平臺,健全適合中醫藥特點的循證研究方法學體系、標準體系和學科體系。該方案待審議后將正式發布。
2019年10月,中國中藥協會真實世界研究專業委員會發布了《中國中成藥真實世界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針對各種常見的真實世界研究方法,從研究立題、方法選擇、數據收集、數據處理、統計分析、經濟學評價等方面,結合中成藥自身特點,進行了細致的闡述和科學指導,原則適用于我國基于真實世界數據的中成藥有效性、安全性及經濟性評價參考。2020年1月7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關于真實世界證據支持藥物研發與審評的指導原則(試行)的通告》(以下簡稱《指導原則》,下同),是國內首個關于真實世界證據支持藥物研發與審評的指導文件,為真實世界研究提供了國家指導原則,為真實世界研究在中醫藥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政策保障。
下一步,我局將持續推進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建設,同時積極協調爭取更多的支持加強中醫藥循證能力建設、促進中醫藥的振興發展。
二、關于加大國家基藥目錄中緩解突發事件應激、抑郁、睡眠障礙等相關促進心理健康的中成藥占比的建議。
國家衛生健康委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堅持“中西醫并重”的工作方針,嚴格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醫并重”的原則遴選國家基本藥物。《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共有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藥、中藥飲片三個部分,其中,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417種,中成藥268種,共計685種。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認真研究代表提出的建議,始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綜合考慮中醫藥在促進人民健康中的獨特作用,會同有關部門修訂基本藥物目錄管理辦法,完善國家基本藥物遴選調整機制,結合促進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的目標,注意考慮中藥在促進心理健康方面的特點和優勢,加強中醫藥循證評估和規范應用,逐步合理調整基本藥物目錄品種結構和數量,使之既能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用藥需求,又能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
國家在制定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時,堅持“中西醫并重”的基本原則。國家醫療保障局在完善各項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的過程中,重視支持和保護傳統中醫藥。2020年印發的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共收載中成藥和西藥2800種,其中西藥1426種,中成藥1374種,新版目錄內西藥與中成藥基本持平。中藥飲片部分采取準入法制定目錄范圍,共納入892種。《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辦法》規定,各省(區、市)可以國家目錄為基礎,按照國家規定的調整權限和程序將符合條件的中藥飲片納入省級醫保支付范圍。在醫保報銷比例方面,基本醫保的主要目的是化解參保人疾病帶來的財務風險,不因中西醫等治療方式而有所區別。近年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普遍開展和加強了中醫藥服務,參保人在基層發生的中醫藥服務費用可享受較二三級醫院更高的報銷比例。從前期衛生統計有關數據看,中醫類臨床科室(不含中醫專科醫院)診療人次中,58%發生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多數中醫藥服務已經享受了報銷比例的傾斜政策。2017年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探索符合中醫藥服務特點的支付方式,鼓勵提供和使用適宜的中醫藥服務。各地也積極開展探索,發揮醫保在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中的關鍵性作用,如有的地區降低中醫醫院報銷起付線,提高中醫藥服務報銷比例;有的地區遴選中醫優勢病種開展收付費方式改革試點,探索中西醫治療同病同費。下一步,國家醫療保障局將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精神,密切配合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完善對中醫藥的扶持與促進政策,共同營造支持中醫藥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三、關于出臺鼓勵基層醫療機構使用中成藥政策的建議。
我局高度重視基層醫療機構提供中醫藥服務,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加大基層中醫藥工作力度,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人民群眾看中醫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明顯改善。到2020年底,99.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8.0%的鄉鎮衛生院、90.6%的社區衛生服務站、74.5%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與2015年相比,分別提高了2.1%、5.0%、9.6%、14.2%。85.38%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80.14%的鄉鎮衛生院設立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藥為緩解群眾看病就醫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指導全科醫師、西醫師合理規范使用中成藥,2015年10月,我局批準設立了中成藥治療優勢病種臨床應用標準化研究項目。2020年12月,《中成藥治療優勢病種臨床應用指南》標準化項目首批14部優勢病種臨床應用指南發布,并將進一步推廣基層應用。同時,通過開展基層中成藥臨床應用培訓班,培訓推廣《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基本藥物(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南》,指導基層醫務人員合理使用中成藥。
下一步,我局將進一步加強基層中成藥的使用規范,按照《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中成藥)》《國家基本藥物處方集》《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及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管理有關規定,規范基層醫師中成藥類基本藥物的合理使用。
四、關于加快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有關中醫治未病內容的建議。
我局積極推動中醫藥服務項目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豐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涵,明確為65歲以上老年人和0-3歲兒童免費提供中醫藥健康管理。2020年底,全國65歲以上老年人和0-3歲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人群覆蓋率分別為69%、75%,分別比2015年提高了27%、21%,超額完成了2020年65%的年度目標。同時,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出將中醫藥“治未病”服務納入簽約服務內容,提供中醫健康教育、健康評估、健康干預等服務。目前,85.81%家庭醫生團隊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下一步,我局將進一步加強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規范和技術規范培訓和指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中醫藥服務,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強化醫防融合,豐富治未病內容,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中醫藥服務。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1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