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琴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梳理、挖掘、論證歷代古書醫籍中對瘟疫具有確切療效的經典古方荊防敗毒散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醫藥在2000多年與疫病的斗爭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麻疹、流腦、乙腦、猩紅熱、重型甲肝等傳染病救治中,特別是2003年以來在SARS、H1N1等重大疫情防控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中醫藥為我國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中西醫結合的救治原則。通過完善中西醫結合工作機制,中醫診治被納入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診療方案,新冠病毒肺炎輕型、普通型病例管理規范及新冠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康復指導建議等。臨床中對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始終堅持中西醫專家共同查房、共同會診、共同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并根據不同人群復工復產復學特點,制定新冠肺炎中醫藥預防方案,充分發揮了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患中加快功能恢復,愈后促進康復轉歸”的重要作用。
此次疫情防控,中醫藥廣泛參與新冠肺炎的治療,深入介入診療全過程,中醫藥對新冠肺炎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均起到較好療效。其中,針對輕型、普通型病例的臨床證據表明:使用中醫藥治療可改善輕型、普通型患者發熱、咳嗽、咽痛、納差、乏力等臨床癥狀,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向重癥發展。
二、中醫藥特點和優勢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充分發揮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局以支持臨床救治為核心,堅持臨床與科研緊密結合的原則,組織動員全國中醫醫院、中醫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中藥企業等積極開展科研攻關工作。一是開展中醫藥應急科研工作。通過立項局級應急研究專項,開展中醫證候臨床流行病學研究,獲取新冠肺炎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中醫證候特點、臨床主證和演變規律。二是組織有效方藥篩選、應用和評價研究。根據臨床反饋不斷優化和完善中醫藥防控方案,明確中醫藥作用與優勢。有效藥物篩選重視中醫理論指導、經典名方啟發和臨床人用經驗。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顆粒和宣肺敗毒顆粒及各地獲批防治新冠肺炎的中藥院內制劑等多個臨床救治有效的中藥方藥方劑,均來自經典名方或臨床經驗總結,符合中醫疫病防治理論的治則治法。三是開展基礎實驗研究。通過網絡藥理學研究、動物實驗和細胞實驗,采用多學科交叉的新技術、新方法,初步闡釋了多個有效方劑在新冠肺炎病毒入侵、病毒復制、繼發炎癥因子造成多器官損傷等方面的療效機制,為進一步揭示中醫藥抗新冠肺炎的效應機制提供基礎支持。
三、中醫藥驗方的保護傳承工作獲得持續支持
我局歷來重視對中醫藥挖掘整理和保護傳承工作。2013年,在財政部的支持下,我局通過中醫藥行業科研專項組織開展“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技術研究”項目,成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研究中心”,組織全國中醫藥傳統知識調查,針對分布在基層、民間的中醫藥傳統知識進行搶救性調查、挖掘和整理,掌握中醫藥傳統知識資源狀況。2019年10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指出,“制定中醫藥典籍、技術和方藥名錄,收集篩選民間中醫藥驗方、秘方和技法,建立合作開發和利益分享機制”。2020年,我局通過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資金1860萬元,支持開展中醫藥傳統知識收集整理工作,加快建設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數據庫,起草保護名錄。2020年,我局向科技部推薦,將搶救性調查、挖掘民間中醫特色診療技術及方藥工作納入2021-2025年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重大需求。
四、下一步有關工作考慮
我局將切實履行行業主管部門職能,與科技部、藥監局等協同配合,圍繞梳理、挖掘中醫藥防治疫病經典醫籍、經典名方,開展如下工作。一是會同科技部、藥監局等部門設立相關項目,系統深入挖掘中醫藥防治疫病經典醫籍,持續開展傳染病致病機制研究、中醫藥抗疫有效經驗挖掘、中醫藥抗疫有效方藥篩選、中西醫結合作用機制研究等;推動建設國家中醫藥傳染病臨床研究中心和中醫藥防治傳染病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提升中醫藥應對傳染病的臨床科研能力。二是開展中醫疾病體系標準化客觀化的方法學研究,加強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技術、中藥新藥研發方法學和技術標準、藥品臨床綜合評價方法、中藥經典名方臨床前和臨床驗證方法、中醫藥衛生技術評估等方面研究,推動評價方法和技術體系的創新。三是繼續做好中醫藥的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工作,把中醫藥傳承好、發展好、利用好,更好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1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