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潔等6名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中藥材產業健康發展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我局一直以來高度重視中藥材產業的健康發展,現將有關工作匯報如下:
一、深入開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
自2011年開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以來,已在全國31個省2000余個縣開展中藥資源調查,匯總到全國近1.3萬多種野生藥用資源的種類、分布信息,總記錄數2000萬條,基于100多萬個樣方的調查數據;收集到藥材樣品、臘葉標本、種質資源36萬余份。此外,已初步建成了由1個中心平臺、28個省級中心、65個監測站組成的中藥資源動態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在全國建成28個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和2個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基本摸清了調查區域的中藥資源本底情況。
二、推進道地藥材生產基地規范化建設
我局積極配合農業農村部編制并發布《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引導各地根據各自優勢,有序生產和規范化種植適宜藥材。同時,積極推進道地藥材目錄制定工作,從科學角度出發,深化道地藥材品種、基原、產區等相關研究,統籌推進道地藥材目錄制定、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等工作,為各地制定中藥材生產規劃提供指導和遵循。
三、完善中藥材質量追溯體系
近年來,我局與相關部委積極溝通,密切協作,共同推進中藥生產全過程質量追溯體系建設。一是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實施了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包“中藥標準化”專項,支持101種中藥飲片和59種中成藥開展從種子種苗、中藥材、中藥飲片到中成藥的全過程質量標準體系研究,開展從源頭到終端的全過程追溯體系建設,強化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與風險控制。二是聯合商務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協同推進肉菜中藥材等重要產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大力推進追溯工作協同。三是與農業農村部共同起草《中藥材種子管理辦法》,并在征求意見后進一步進行完善,從源頭加強中藥質量控制。下一步,我局將加強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藥監局、農業農村部等溝通協作,推動中藥材信息化追溯體系的優化和完善,推進中藥生產全過程質量控制。
四、加強中藥炮制技術傳承基地建設
一是對全國中藥炮制技術傳承網上博物館、文獻數據庫、電視紀錄片、中國炮制史以及網絡視頻課程等重點工作任務,以及2015年支持的第一批24家中藥炮制技術傳承基地進行驗收,并對建設情況進行總結。二是確定安徽普仁中藥飲片有限公司作為企業類基地,并組織專家對建設方案進行論證,進一步推進中藥炮制技術傳承發展,促進中藥炮制技術的交流和傳承基地建設水平的提高。
五、加快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工作
一是進一步發揮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研究中心作用,對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數據庫和保護名錄進行完善。二是加強與國家知識產權局溝通協作,已將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工作納入《2019年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推進計劃》,深化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體系研究。三是通過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資金,支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中醫藥傳統知識調查收集工作。四是推進《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條例》制定。五是組織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加強技術指導,籌建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專家委員會,研究起草《活態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名錄入選及發布暫行辦法》。
六、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項目
我局不斷推動中醫藥文化與旅游、養老、保健、休閑和娛樂等融合,會同原國家旅游局制訂印發了《關于促進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確定了北京東城區等15家單位為首批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并將中醫藥健康旅游納入“中國旅游文化周”全球聯動項目,向30多個國家和地區推介中醫藥健康旅游產品。下一步,我局將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相關要求,會同文化和旅游部等相關部門,繼續大力弘揚傳播中醫藥文化,在國內營造良好的傳統中醫藥文化氛圍,使更多群眾對中醫藥文化有更多的認識,夯實我國傳統中醫藥文化的群眾基礎。
七、弘揚優秀中醫藥文化,面向社會普及中醫藥知識
近年來,我局對中醫文化的挖掘和傳播推廣主要做了以下幾點工作。一是從2012年開始,我局先后編制了中醫藥文化建設“十二五”規劃和“十三五”規劃,深入剖析中醫藥文化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明確不同時期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重點項目,切實加強組織保障,統籌推動規劃實施落地。二是建立多部委協作機制,打造全國聯動的中醫藥文化傳播品牌項目。2007年,我局聯合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全國政協 教科衛體委員會、中宣部有關部門、發改委、教育部等二十 余家部委單位,成立了中醫中藥中國行組委會。十余年來,組委會各成員單位群策群力,從城市大型現場公益活動,到“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再到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將“中醫中藥中國行”打造成為國家級中醫藥文化宣傳的靚麗名片。“十三五”期間,各地舉辦中醫中藥中國行大型廣場宣傳活動2.8萬余場,發放資料2279萬份,受益人數達1882萬人次。悅讀中醫、中醫藥健康文化精品遴選、文創設計大賽等也吸引社會各界中醫藥愛好者參與。三是研究挖掘中醫藥文化核心要義,努力打造中醫藥文化精品。我局開展了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凝練、中醫藥文化“雙創"等課題研究,從中醫藥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中挖掘內涵精髓;指導中醫藥文化紀錄片《本草中國》的制作;加強了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及保護工作。目前,中醫針灸、藏醫藥浴法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27個傳統醫藥類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四是建設中醫藥文化傳播陣地,不斷豐富中醫藥文化服務供給。我局已指導建設遴選81家國家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收藏中醫藥文化相關展品8萬余件,總展覽面積近45萬平方米,各基地經常性面向社會開展各類中醫藥文化活動,年接待總量超千萬人次,同時面向青少年群體主推“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編寫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系列讀本和青少年中醫藥健康知識創意漫畫,支持建設校園中醫藥文化角,促進青少年提升對以中醫藥文化的了解和認知。指導中醫藥機構加強文化建設工作,編制《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指南》《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建設指南》,推動中醫藥文化深入群眾身邊。五是注重隊伍建設,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播的人才支撐。2010年我局啟動了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專家隊伍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已經遴選了七批次230名國家級巡講專家,主要職責是參與公益性巡講活動、培訓所在地區中醫藥文化巡講人才、創作中醫藥文化科普作品。近年來,我局一方面加強巡講專家培訓,幫助他們提升從事科普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持續組織巡講專家深入基層普及中醫藥健康知識和方法,2019年我局聯合全國婦聯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在全國10個城市開展了50場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活動。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0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