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鳳杰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支持長白山地區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建設標準化種植基地,嚴格種植標準的建議。一是推進道地藥材生產基地規范化建設。我局積極配合農業農村部編制并發布《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引導各地根據各自優勢,有序生產和規范化種植適宜藥材。同時,積極推進道地藥材目錄制定工作,從科學角度出發,深化道地藥材品種、基原、產區等相關研究,統籌推進道地藥材目錄制定、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等工作,為各地制定中藥材生產規劃提供指導和遵循。二是加大科研資金投入力度。農業農村部根據全國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和技術需求,在全國選聘1位首席科學家、26位崗位科學家、27位綜合試驗站站長,每年投入經費3200萬元,支持專家開展中藥材遺傳改良、栽培、加工、病蟲草害防控、機械裝備研究,并進行技術示范與培訓應用,促進體系成果的快速落地和轉化。三是高度重視農藥監督管理工作。農業農村部采取檢打聯動、追溯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加大農藥監管力度,保障中草藥等農業生產用藥質量。一是禁限用一批高毒高風險農藥,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對46種高毒高風險農藥采取了全面禁用措施;對20種農藥采取了限制使用措施,其中禁止甲拌磷、克百威、內吸磷等15種高毒高風險農藥在中草藥上使用,嚴格管控約束中草藥用藥,確保中草藥生產安全。二是開展監督抽查,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要求,采取隨機抽樣、重點抽樣、專項抽樣相結合的方式,組織開展農藥和肥料產品質量監督抽查,重點對主要農藥和肥料市場、“黑名單”農藥和肥料企業及果菜茶和中藥材用藥進行抽查。三是嚴厲查處違規經營行為,對監督核查結果和群眾舉報反映的涉嫌農藥肥料制假售假的行為高度重視,及時責成地方農業農村部門追查案件線索,并及時跟蹤查處情況,督促依法嚴肅處理。四是進一步加強中藥材生產的監督管理,完善中藥材質量追溯體系。國家藥監局正加快《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即“GAP”)及相關配套制度的制修訂工作。新修訂的GAP要求企業建立中藥材生產質量追溯體系,保證從產地和地塊選擇、種子種苗選育、農獸藥使用、采收期確定、產地初加工以及儲運、包裝等全過程關鍵環節可追溯,鼓勵企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追溯體系;強調對中藥材質量有重大影響的關鍵環節實施重點管理,同時重視全過程細化管理,樹立風險管控理念;以高標準、嚴要求作為GAP修訂的出發點,兼顧中藥材生產現實和當前技術水平;立足中醫藥特點和傳承,鼓勵采用適用的新技術。
二、關于培育龍頭企業,引領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建議。一是國家發改委于2017年11月印發實施了《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及《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2018-2020年)》,將中藥新藥、經典名方等產品作為重點支持方向,并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產業投資基金等多種方式支持了一批重點企業中藥產業化項目,推動中藥創新能力及質量提升。近期,國家發改委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印發的《關于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龍頭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支持優勢企業做大做強。二是國家藥監局積極鼓勵中藥種植企業、中藥飲片及制劑生產企業按照GAP要求,在中藥材產區以自建或共建的方式,規范化、規模化種植中藥材,并鼓勵相關藥品生產企業在中藥材產地按照《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即“GMP”)中藥飲片附錄要求,設立藥品生產車間,直接對種植基地經過初加工的中藥材進行凈制、切制,生產中藥飲片。生產企業通過制定內控質量標準、技術規范,控制飲片質量,成品按照《藥品經營管理規范》(即“GSP”)要求,在流通環節經營,實現中藥材初加工、飲片生產一體化。三是國家工信部在2011年至2016年期間,組織實施中藥材生產扶持項目,支持中藥工業企業在道地產區建設中藥材規范化、規模化、產業化生產基地,涵蓋了100余種常用大宗、瀕危稀缺中藥材品種,這些基地大部分還在按照規范化、規模化、產業化的標準繼續生產。2017年至今,組織實施了1個中藥材生產技術、6個中藥材供應保障平臺項目,每個項目都有多家企業參與,在全國分區域布局開展中藥材檢測、產地初加工、倉儲物流等服務。通過項目實施,有效增加了一些常用大宗藥材短缺品種產量,穩步擴大了瀕危稀缺藥材的人工種植面積和養殖數量,有力促進了中藥材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治、采收加工和質量控制等生產技術應用,逐步提高了產需對接效率和全產業鏈供應保障能力。
三、關于與脫貧攻堅相結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建議。一是我局支持集中連片地區22個省份實施“中藥材產業扶貧項目”,通過轉移支付資金累計下達專項經費4400萬元,支持開展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追溯體系建設、產銷對接等工作,提高中藥材種植規范化水平,促進中藥材質量提升。通過科技部“科技助力經濟2020”專項,安排經費1500萬元支持貧困地區中藥材規范化生產。二是國家工信部組織中藥材技術、市場專家和優勢中藥企業負責人赴貧困地區調研,摸清當地中藥材產業發展基礎,分析地域優勢和發展趨勢,一地一策,量身打造中藥材產業發展措施。2018-2019年,召開中藥材產業扶貧工作推進會,在溝通了解有關中藥企業和貧困縣需求的基礎上,推動有意向的中藥企業或科研院所與貧困縣對接合作,簽署協議,共同實施中藥材產業扶貧。
四、關于建立中藥材集散交易市場,帶動產業快速發展的建議。中藥材可用于中藥飲片、中藥制劑生產,還廣泛用于食品、化妝品、香料等行業。中藥材市場多以集市貿易方式經營,市場內銷售中藥材的商戶絕大多數不是藥品經營企業。法律法規對中藥材專業市場的監管主體沒有明確,藥品監管部門對于未進入藥用渠道的中藥材,難以按藥品標準和法律法規來監管。2013年10月,原國家食藥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藥材管理的通知》(食藥監〔2013〕208號),明確規定:除現有17個中藥材專業市場外,各地一律不得開辦新的中藥材專業市場。中藥材專業市場所在地人民政府按照“誰開辦,誰管理”的原則,承擔起管理責任。國家藥監局根據職能,組織各地藥品監管部門加強對中藥材專業市場無證經營藥品行為的監管和打擊力度。
五、關于把中醫藥產業與旅游和康養產業結合發展的建議。一是農業農村部積極推進中藥材生產與產業扶貧、休閑旅游、美麗鄉村和康養小鎮建設相結合,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培育和發展中藥材新業態新模式,提高綜合效益和競爭力。2019年,農業農村部認定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442個,其中中藥材“一村一品”示范村鎮26個;全國鄉村特色產品和能工巧匠遴選推介1100個,其中中藥材產品和中藥材傳統炮制能工巧匠83個。通過遴選認定和宣傳推介等活動,有效提升了中藥材產業的社會影響力,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二是原國家旅游局與我局簽訂了《關于推進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的合作協議》,出臺了《關于促進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發了《國家旅游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開展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基地、項目)創建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對推動中醫藥健康旅游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原國家旅游局與我局共同組建了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專家委員會,設置了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創建工作辦公室,進一步完善了工作機制。分別于2017年9月12日,2018年3月13日公布了第一批15家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和第一批72家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創建單位。為科學有序開展“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認定工作,文化和旅游部正與我局積極推進《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認定》行業標準的出臺。標準出臺后將按照相關程序開展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的認定工作。吉林長白山既是我國重要的中草藥生產基地,也是我國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國家文旅部將積極支持吉林省通過開展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建設工作,有機融合中醫藥和旅游相關要素,形成獨特的健康旅游優勢,有效引導中醫機構和旅游院校聯合培養中醫藥與健康旅游專業人才。
六、關于培養專業人才,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建議。我局加強中醫藥人才工作頂層設計,印發《中醫藥人才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十三五”期間中醫藥人才發展目標。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岐黃工程),培養99名岐黃學者、500名第四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100名西醫學習中醫優秀人才、620名中醫臨床特色技術傳承骨干人才、613名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1091名中醫護理骨干人才、535名中醫藥創新骨干人才、520名西學中骨干人才、181名少數民族醫藥骨干人才。實施岐黃工程—國家中醫藥人才培訓中心建設項目,建設30個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54個國家中醫藥優勢特色教育培訓基地。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1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