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建立國家中醫藥重大疫情防治體系建設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推動中醫藥納入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議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和我局今年共同印發實施了《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在項目組織實施過程中,支持有條件的中醫機構建設達到生物安全二級或三級水平的實驗室,健全完善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科研支撐平臺,支持組建中醫應急醫療隊伍,加強應急儲備和日常實戰演練,承擔區域內重大疫情救治和培訓任務。同時,為提升中醫藥應急和救治能力,我局編制了《國家中醫應急醫療隊伍和疫病防治及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方案》,按照平戰結合、專兼結合、協調聯動、快速反應的總體要求,布局建設覆蓋所有省份的國家中醫應急醫療隊和疫病防治及緊急醫學救援基地,以切實提高中醫藥應急和救治能力特別是疫病防治能力,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新發突發傳染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及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的緊急醫學救援中的獨特作用。今年我局還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投入51.98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中醫醫院傳染病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提高中醫醫院對傳染病的篩查、預警和防控能力及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并納入當地醫療救治體系。
二、關于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的建議
從2013年開始,我局與原國家衛生計生委、財政部共同將中醫藥健康管理作為單獨一類列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范圍,開展老年人和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目前,接受中醫藥健康管理的65歲以上老年人和0-36個月兒童人數分別為9540萬、3261萬,占比分別為62.17%、68.94%,均超額完成了目標人群覆蓋率達到55%的年度目標。2018年以來,我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共同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把“提升中醫藥和康復能力,加強中醫科、中藥房建設,按照要求開展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館、國醫堂)建設,突出中醫藥文化特色”等作為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重要內容。同時,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中鼓勵家庭醫生針對居民健康狀況和需求提供中醫治未病簽約服務。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控中,國家衛生健康委和我局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堅持中西醫結合,建立健全中西醫協作機制,有效提升基層對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的防控應對能力。
三、關于打造高水平的中醫藥防疫專家隊伍的建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醫藥系統主動作為,全面參與聯防聯控機制工作。一是第一時間選派專家奔赴武漢,全中醫藥系統共派出近5000名醫務人員馳援湖北。組建院士領銜的中醫藥專家組,其中有8名中醫專家參加國家醫療救治組。二是成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專家組,目前正在要求各省(區、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醫專家組的基礎上,調整和補充完善形成省級中醫應急醫療專家組,在新發突發傳染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快速反應,第一時間對中醫救治提供指導。三是按照平戰結合、協調聯動、快速反應的總體要求,布局建設覆蓋所有省(區、市)的國家中醫疫病防治隊和國家中醫緊急醫學救援隊,確保突發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開展衛生應急響應。四是加強疫病防治人才培訓,委托中華中醫藥學會面向全國征集一批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專題培訓視頻課件,并擇優遴選25個開展免費培訓,累計培訓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10萬余人次。四是組織中國中醫科學院依托岐黃工程-國家中醫藥人才培訓中心建設項目,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求,突出中醫疫病防治特色,系統設計培訓內容和課程,以疫病防治相關學科的全國知名專家以及國家中醫醫療隊專家為主要師資,錄制精品視頻課件,為開展全員培訓做好前期準備。
四、關于貫徹中西醫并重政策,完善中西醫救治體系的建議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提出:“堅持中西醫并重、打造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的中國特色衛生健康發展模式”。下一步,我局將與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進一步完善中西醫結合制度,促進提供中西醫結合服務。一是針對中醫優勢病種制定實施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宜中則中、宜西則西”,積極推廣到其他病種、科室。二是在綜合醫院、傳染病醫院、??漆t院等逐步推廣“有機制、有團隊、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把建立中西醫協同機制和多學科診療體系納入醫院章程,將中西醫聯合查房、會診逐步納入醫院管理制度。三是鼓勵支持院間、科室間以及醫聯體內部建立中西醫合作關系,為患者提供中西醫診療服務。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0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