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克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建設社區中醫藥國民健康促進機構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揮中醫藥在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中的獨特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明確規定,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發揮中醫藥在醫療衛生與健康事業中的獨特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明確要求強化中醫藥在疾病預防中的作用,結合實施健康中國行動,促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級,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豐富中醫治未病內容,大力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太極拳、健身氣功等養生保健方法,推廣體現中醫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近年來,我局會同相關部門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中醫藥在保障人民健康中發揮作用。
(一)深入開展“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普及中醫藥健康知識。以“傳播中醫藥健康文化、提升民眾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為主題,持續深入開展“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陸續印發《健康教育中醫藥基本內容》、《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指導各地開展群眾喜聞樂見、內容豐富的中醫藥科普宣傳活動,普及中醫藥知識、養生保健理念和方法,引導城鄉居民自覺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水平穩步提高。根據新冠肺炎防控形勢,組織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編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識問答》,引導基層群眾運用中醫藥科學防治新冠肺炎。
(二)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強化中醫藥在疾病預防中的作用。結合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從政策機制和服務模式上促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級。針對重點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制定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將老年人和0-36個月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范圍,不斷擴大目標人群覆蓋面。截止2019年底,接受中醫藥健康管理的65歲以上老年人和0-36個月兒童人數分別為9540萬、3261萬,占比分別為62.17%、68.94%。
(三)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納入醫改目標任務,加強考核督查。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中醫藥服務能力納入“十三五”深化醫改重點任務,并將四項重點指標完成情況納入對地方各級政府、衛生健康部門責任目標考核,同時將老年人和0-36個月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納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指標考核體系,推動基層中醫藥工作任務的落實和服務能力的提升。
(四)加強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逐步建立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機制。民政部門指導各地建成了一批規模適度、功能完善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截至2019年底,全國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83.8%,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48.8%。逐步完善多元參與的社區服務機制,有序培育孵化助殘、養老、托幼、家教、健身等領域專業機構,對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提供人文關懷、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等服務。同時組織開發并持續完善全國志愿者服務信息系統,提供給各地各部門免費使用,實現志愿服務供需精準對接。
(五)規劃實施國民合理膳食行動。2019年,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印發《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實施合理膳食專項行動,倡導傳承和發揚我國優良飲食文化,鼓勵發展傳統食養服務,推進傳統食養產品的研發以及產業升級換代。
下一步,我局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和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認真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經驗,加強中醫藥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中醫藥防治能力,促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級,為助力健康中國建設貢獻中醫藥力量。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0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