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由信而行,推動中醫藥成為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志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中醫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重要組成,其哲學體系、思維模式、價值觀念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中醫藥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出臺了系列重要文件指導推動中醫藥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等文件中專項部署中醫藥文化建設工作。為進一步弘揚中醫藥文化,推動其成為中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識,各相關部門開展了系列工作。
一、關于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增進文化認同、民族自信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把中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中小學進一步豐富中醫藥文化教育。為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開展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將中醫藥基礎知識納入中小學課程,教育部2011年印發的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中,將中醫藥文化教育內容有機融入其中,普通高中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將中醫藥文化教育內容融入歷史、生物、體育與健康等課程中。此外,我局支持推出了《中醫藥與健康》《中醫藥文化》《全國中小學中醫藥文化知識讀本》等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教材讀本作為課外教育的補充。另一方面進一步豐富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形式和途徑,捐建一批校園中醫藥文化角,鼓勵中醫藥高校、醫院、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和中小學聯手推動,以聯手共建“中醫藥文化教育基地”“中醫文化共建園地”“志愿服務基地”,舉辦夏令營等方式,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
為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廣泛傳播,2007年起,我局聯合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中宣部、發改委、教育部等二十余家部委單位,建立跨部門的中醫藥文化傳播協作機制。十余年來,各單位群策群力,從城市大型現場公益活動,到“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再到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三個階段的項目安排,目標協同、各有側重、覆蓋全國,將“中醫中藥中國行”打造成為國家級中醫藥文化宣傳的靚麗名片。“十三五”期間,各地舉辦中醫中藥中國行大型廣場宣傳活動2.8萬余場,發放資料2279萬份,受益人數達1882萬人次。悅讀中醫、中醫藥健康文化精品遴選、文創設計大賽等也吸引社會各界中醫藥愛好者參與。
下一步,我局將會同相關部門,推動把中醫藥文化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一是深入挖掘闡釋中醫藥文化精髓,使用群眾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現代化語言風格和呈現方式,運用新媒體技術和平臺,對中醫藥文化進行充分的現代化詮釋表達,讓人民群眾進一步理解、認識中醫藥。二是大力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通過組織開展中醫藥文化傳播品牌活動,打造中醫藥文化精品,進一步宣傳中醫藥文化內涵及核心理念,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中醫藥發展的良好氛圍。三是推動中醫藥貫穿國民教育始終。爭取在中小學語文、歷史、體育等課程教學大綱中進一步增加中醫藥內容,同時加強對各地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的指導,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使中醫藥成為大眾促進健康的文化自覺。
二、關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加強與臺灣地區中醫藥交流合作,以中醫藥文化為紐帶,促進兩岸中醫藥融合發展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和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的重要舉措?!痘浉郯拇鬄硡^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深化中醫藥領域合作。為推進此項重要工作,廣東省人民政府、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開展了大量工作,一是加強合作機制政策保障,將“中醫醫療服務”和“中醫藥產業”列入《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和《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制定《港澳服務提供者設置門診部實施細則(試行)》,港澳服務提供者可在粵設立獨資、合資、合作門診部,三地中醫藥交流合作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二是打造對話交流平合。兩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合作大會都把中醫藥作為重要內容單列議題。成功舉辦兩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會,簽署20多項合作協議?;浉?、粵澳衛生健康和中醫藥部門建立溝通機制,圍繞支持香港籌建首家中醫醫院,推進粵澳合作中醫藥產業園建設等開展常態化溝通。中醫藥學術交流、民間交流活躍,廣東方面與20多個港澳中醫藥社團建立友好聯系,經常性開展溝通交流,為港澳同胞了解內地中醫藥發展,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作出了積極貢獻,三是建設科研平臺,三地聯合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創新中心”“中醫藥防治免疫疾病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中藥品質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科技大學)聯合實驗室”等高水平中醫藥科研平臺,已產出多項科研成果。四是持續推進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建設。完成園區科研總部大樓、GMP中試生產大樓及質量檢測大樓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筑面積共約12萬平方米,以葡語系國家為切入點,推動中醫藥產品國際化發展。截至2019年底,累計注冊企業155家,累計簽約入駐企業72家,涉及中醫藥、保健品、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大健康等領域。依托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的“中醫藥產品海外注冊公共服務平臺(橫琴)”,幫助2家企業的產品在莫桑比克注冊成功,為下一步中醫藥在葡萄牙及歐盟開展藥品注冊和服務貿易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局高度重視海峽兩岸中醫藥交流和合作,在中央臺辦指導和支持下,設立“對臺交流重點項目”,積極支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臺港澳交流合作中心、中華中醫藥學會、福建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面向臺灣開展“海峽兩岸中醫藥發展與合作研討會”“中醫中藥臺灣行”“青少年中醫藥研習營”等活動,分別從基層、精英、青少年等不同階層開展中醫藥交流及合作,增強兩岸人民的中醫藥文化認同感。
下一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會同相關部門,繼續支持粵港澳三地協調合作,發揮三地中醫藥基礎雄厚的優勢,探索與臨床機構、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研究,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注重以中醫藥文化為紐帶,進一步加強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的交流合作,進一步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促進融合發展。
三、關于將中醫藥納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重要內容,打造中醫藥文化品牌
《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支持中華醫藥、中華烹飪、中華武術、中華典籍、中國文物、中國園林、中國節日等中華傳統文化代表性項目走出去”,相關部委開展了大量工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同頒布《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對中醫藥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民心相通,加強與沿線國家人文交流做出了明確的發展布局;以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為抓手,支持中醫藥海外中心建設,中醫藥海外中心除提供中醫藥醫療保健、培訓等服務也承擔著傳播中醫藥文化的重要作用。此外,還設立了多個文化傳播類項目,具體包括了《中醫》多語種宣傳片、中醫藥海外發展戰略研究、世界中醫學專業核心課程教材、“一帶一路”中醫藥針灸風采行等,促進沿線民眾對中醫藥養生保健理念和醫療服務作用的了解與認同;支持國內高校與沿線國家合作辦學項目,探索將中醫藥納入沿線國家高等教育體系的有效路徑,目前已在全球開設了十余所中醫孔子學院及課堂,擴大了中醫藥在沿線國家的學歷教育和繼續教育規模,為中醫藥海外傳播奠定了本土化人才培養的基礎。
下一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會同相關部門,將繼續深化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合作,利用各類國際會議等平臺積極宣介中醫藥文化、支持中醫藥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0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