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收等4名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全面振興中醫藥療效強化中醫機構設置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把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納入國家發展規劃總體目標”的建議
中醫藥是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對全面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衛生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中醫藥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印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召開全國中醫藥大會,中醫藥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績。我國的中醫藥服務既深度融入醫改,為深化醫改貢獻中醫智慧、提供中醫力量,又很好地借力醫改,推動了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衛生健康委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推動完善中醫藥改革發展政策措施,不斷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我局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加強溝通聯系,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征求部門意見中,積極推進,將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相關內容納入,推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為建設健康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二、關于“全面振興中醫藥資源和中醫藥人才在國家衛生健康事業中的主力軍作用”的建議
國家衛生健康委和我局著力“四個建立健全”,推動中醫藥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服務能力水平不斷提高,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評價激勵體系逐步健全。實施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提升500家縣級中醫醫院能力,累計建成中醫館3萬多個。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在《“十三五”全國衛生計生人才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統籌農村、社區中醫藥人才培養。建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傳承保障機制,加大中醫藥青年人才培養支持力度,促進中醫藥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圍繞健康服務發展需求,逐步健全中醫藥健康服務人才崗位設置,建立適應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的職業技能鑒定體系,加快培養中醫養生保健、康復、養老、健康管理等技能人才。逐步建立符合中醫藥不同崗位要求的人才標準,完善體現中醫藥特點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體系。
中醫藥高等教育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60多年來,我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構建了獨具特色的現代中醫藥高等教育體系,培養了一大批德醫雙馨的中醫藥專門人才,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近年來,教育部加大了對中醫藥教育的支持力度,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把中醫藥高等教育發展作為重要內容,納入發展規劃和綜合改革方案,積極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增設中醫藥相關專業,推動中醫藥高等教育的振興發展。2020年2月,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號),批準成都醫學院增設中醫學專業,北京中醫藥大學和西藏藏醫學院兩所高校增設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遼寧中醫藥大學等4所高校增設中醫康復學專業,貴州中醫藥大學等13所高校增設中醫骨傷科學專業;同時,批準山東協和學院等3所高校增設中藥學專業。
我局一直重視中醫古籍的挖掘整理和民間中醫傳統知識保護利用工作。2020年我局爭取財政部的支持,設立了“中醫藥古籍文獻和特色技術傳承專項”將組織對面向臨床的古籍文獻的挖掘與出版工作。該項目以25個中醫優勢病種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中醫藥古籍文獻專家與重點病種臨床專家雙牽頭的工作機制,進行系統的專題挖掘。具體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對春秋戰國時期到民國時期的相關古籍文獻,從源到流對理、法、方、藥進行系統梳理,實現中醫藥古籍的深度整理、知識挖掘和共享服務,將工作成果匯編、出版為相應的臨床專病專題系列著作,形成中醫藥古籍文獻傳承研究示范,為當代臨床提供新的辨治思路及可供借鑒的經驗,指導臨床應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研究”重點專項2019年專門設立了中醫古籍整理與專題文獻研究方向,支持了由北京中醫藥大學牽頭的“基于知識元理論與臨床需求深度融合的中醫古籍整理及專題文獻研究”項目,重點對600余種中醫藥古籍文獻進行深度挖掘整理。
下一步,教育部表示將圍繞健康服務發展需求,優化中醫藥學科專業結構,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增設中醫藥相關專業。同時,出臺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為中醫藥事業發展儲備人才資源。我局將重點做好“中醫藥古籍文獻和特色技術傳承專項”項目實施工作,并爭取財政部對該項目的持續支持。同時我局也將在“十四五”相關科技規劃中持續支持中醫藥古籍文獻的整理挖掘工作。
三、關于“全面加強中醫藥部門機構設置”的建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黨中央、國務院對中醫藥工作作出系列安排部署。2016年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2017年《中醫藥法》正式實施,2019年頒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并召開全國中醫藥大會,對推動建立健全中醫藥管理體系,促進新時代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做出了制度安排和全面部署。
目前,我局為國家衛生健康委管理的副部級國家局,負責全國的中醫藥管理工作。共7個內設機構,分別為辦公室、人事教育司、規劃財務司、政策法規與監督司、醫政司(中西醫結合與民族醫藥司)、科技司、國際合作司(港澳臺辦公室),另設機關黨委。全國31個省份均設立了省級中醫藥局,24個省份建立了中醫藥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機構設置主要分為三類,包括作為衛生健康委管理的副廳級局、在衛生健康委加掛中醫藥局牌子和作為衛生健康委內設處室。地市級中醫藥管理機構以在衛生健康委加掛牌子和在衛生健康委內設中醫處(科)為主。
我局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醫藥法》和《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不斷推動中醫藥“四個建立健全”, 就加強局機關建設進行了專題研究,形成了建議方案。會同中央編辦就加強中醫中藥統籌管理等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委托相關單位就地方中醫藥管理體系現狀進行了多次調研和深入研究,起草形成了建立健全地方中醫藥管理體系的政策建議。
下一步,我局將協同國家衛生健康委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中醫藥發展的決策部署,按照機構編制工作規定等,與相關職能部門共同研究推進中醫藥管理機構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健全中醫藥管理體系的政策建議,推動中醫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0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