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蘭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促進苗醫藥發展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支持苗醫藥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建議
2006年,中央財政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金,對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內的民族醫藥代表性項目予以支持,其中包括苗醫藥傳承及推廣等。按照《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財教〔2012〕45號)規定,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主要用于三方面:一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補助,用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相關的調查研究、搶救性記錄和保存、傳承活動、展示推廣、民俗活動等。二是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補助,用于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三是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補助,用于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調查研究、規劃編制、普及教育等。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轉發文化部等部門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通知》(國辦發〔2017〕25號),明確要對符合規定的包括傳統醫藥在內的傳統工藝項目予以適當支持,用于調查研究、收徒授藝等傳承活動、開展理論和技藝研究、展示推廣活動等。2020年,中央財政安排貴州3522萬元,支持開展苗醫藥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此外,中央財政還通過國家文物保護資金,對涉及苗醫藥文獻、文物、古跡的文物保護單位和珍貴可移動文物保護項目予以支持。
通過建立博物館,加強對苗醫藥相關文化遺產的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教育,充分挖掘苗醫藥文化的科學和文化價值,對于苗醫藥文化的傳承發展具有積極意義。貴州省人民政府也在《關于支持苗藥做大做強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黔府辦發〔2015〕19號)提出了籌建省苗醫藥博物館的目標。國家文物局支持貴州設立苗醫藥專題博物館,加大對相關文物資源的普查保護與研究利用。對于建議中提到的“在貴州中醫藥大學籌建苗醫藥博物館”一事,經了解,該館已建成,但尚未按照《博物館條例》要求履行博物館設立備案程序。建議該館依法履行備案程序,以便文物部門在征集保護、管理運營、展陳教育等業務方面提供指導和支持。
下一步,中央財政將繼續通過現有資金渠道,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支持苗醫藥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支持傳承與發展民族醫藥事業。
二、關于開展苗醫藥相關診治操作技術發掘與研究建議
一是將少數民族醫藥納入國家有關重要科技規劃。2016年,我局與國家民委聯合印發了《民族醫藥“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對做好少數民族醫藥科技發展工作,提出了“民族醫藥傳承保護與理論研究,民族醫藥醫療保健服務能力提升關鍵技術研究,民族藥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和民族藥產業發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究”等重點任務。2017年,我局與科技部聯合印發了《“十三五”中醫藥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出了“加強民族醫藥傳承與創新”重點任務,納入了民族醫藥傳承保護與理論研究,民族醫藥醫療保健服務能力提升關鍵技術,以及民族藥資源保護與可持續發展3個專欄任務,規劃部署民族醫藥文獻搶救性發掘整理與系統研究,民族醫名老專家學術思想與經驗技術傳承,民族醫藥醫療保健服務能力提升關鍵技術研究,民族醫藥臨床診療方案和特色技法的規范化研究,瀕危民族藥材繁育與保護,民族藥混亂品種整理與質量標準研究,以及民族藥產業發展關鍵共性技術提升等科研工作。二是爭取有關科研專項支持少數民族醫藥傳承創新。我局組織《中華本草》編纂工作,設立了藏、蒙、維、傣、苗5種少數民族藥卷,已刊印出版。“十二五”期間組織實施公共衛生專項“民族醫藥文獻整理與適宜技術篩選推廣”項目,中央財政經費7480萬元,覆蓋11個省(區)、28個少數民族,支持整理出版150部少數民族醫藥文獻。搶救、篩選、規范和推廣了140項少數民族醫藥適宜技術,其中包括苗醫小兒推拿療法治療小兒外感發熱技術,苗醫正骨療法治療腰痛技術,苗醫膝痛散外敷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半月板損傷和滑囊炎技術,以及苗醫熏蒸療法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癥技術等;通過項目規范整理,7個省(區)共將89項適宜技術納入本地醫保目錄,體現了民族醫藥人員技術勞務價值,也提升了民族醫藥防治常見病、多發病的技術水平與基層服務能力,推動了適宜技術在基層應用發展和有關專科建設。
下一步,我局將繼續加強少數民族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工作,進一步提升少數民族醫藥科技創新能力。
三、關于苗醫藥人才培養建議
我局積極支持苗醫藥發展,支持貴州中醫藥大學建設苗藥學、苗醫學2個重點學科,推動苗醫藥理論體系研究、學科人才培養和學術發展。針對在貴州中醫藥大學設置苗醫學專業的建議,因該專業屬于本科專業目錄外的國控專業,下一步,我局將配合教育部高教司做好相關研究論證工作。
四、關于完善投入保障機制,出臺鼓勵發展苗醫藥支持政策
中央財政積極支持貴州省大力發展苗醫藥等民族醫藥,每年均安排貴州省補助資金用于傳承與發展民族醫藥事業。2020年,共下達貴州省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補助資金(中醫藥事業傳承與發展部分)7415萬元,貴州省可統籌用于培養苗醫藥醫療人才,提高苗醫藥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等各項工作。
按照醫改“保基本、強基層”的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重點加強對縣級公立醫院(含縣中醫院)發展建設的支持,努力實現每個縣辦好1-2所縣級公立醫院(含中醫院)的目標。2016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起草并以國務院辦公廳名義印發實施了《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強民族醫藥理論研究,推動民族藥系統開發,創制具有資源特色和療效優勢的新品種;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建設特色民族藥生產基地等方面具體舉措。2017年以來,我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積極實施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遴選了包括少數民族醫藥在內的重點中醫醫院和省級中醫藥科研機構,加大投入力度,加強能力建設,切實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和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關于您提出建議加大對以苗藥見長的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貴州省苗醫院的人、財、物的投入的建議,我們認為總體屬于地方事權,我們將積極配合有關單位對地方加強指導,在符合相關規劃的前提下,統籌研究支持方式。
下一步,我局將積極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繼續加大對包括苗醫藥在內的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改善苗醫藥傳承創新條件,促進苗醫藥振興發展。
五、關于加強對走街竄巷的苗族游醫的管理建議
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制度建立后,部分少數民族醫納入國家醫師考試體系中,在保障少數民族醫醫師隊伍質量、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引導少數民族醫藥醫學教育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少數民族醫藥的理論體系、醫療服務體系、學歷教育體系發展不均衡問題,尚有部分民族醫未納入國家醫師考試體系中。《中醫藥法》提出“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由至少兩名中醫醫師推薦,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實踐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醫醫師資格;按照考核內容進行執業注冊后,即可在注冊的執業范圍內,以個人開業的方式或者在醫療機構內從事中醫醫療活動”,對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開辟了通過考核方式取得行醫資格的新渠道。《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管理暫行辦法》已于2017年11月10日以國家衛生計生委第15號令形式印發,2017年12月20日起施行,目前各省(區、市)正在陸續開展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工作。醫術確有專長的苗醫從業人員可按照相關規定通過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的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取得醫師資格。
六、關于加強宣傳,糾正對苗醫藥偏見的建議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一貫高度重視包含少數民族醫藥在內的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宣傳工作,通過評獎評優、重點項目規劃、扶持資金傾斜等多種方式,引導鼓勵各級廣播電視機構制作播出普及中醫藥科學知識、弘揚中醫藥文化的廣播電視節目。如《養生堂》《我是大醫生》《健康大問診》等電視節目,《本草中國》《本草中華》《本草的呼喚》等紀錄片,《中醫故事》等動畫片,傳播中醫藥知識,引導民眾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
下一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將繼續鼓勵引導廣播電視節目持續關注苗醫等少數民族醫藥文化,不斷擴大其影響力。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0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