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莉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多措并舉抓好中醫教育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我局高度重視中醫藥教育和人才培養工作,會同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積極推進中醫藥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先后召開新中國中醫藥高等教育60周年座談會、全國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工作會議,出臺醫教協同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推進中醫藥教育改革發展,初步建立了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相銜接,師承教育貫穿始終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
一是推動中醫藥院校提升辦學能力。25所獨立設置的本科中醫藥院校有24所院校更名為中醫藥大學。22所中醫藥院校開展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招生,6所中醫藥院校開展中醫學9年制招生,6所中醫藥院校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省局或省部局共建中醫藥院校19所,推動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支持中醫藥院校改革發展。
二是深化中醫藥院校教育改革。會同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實施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及其2.0,開展中醫學教育改革項目82個,加強中醫藥類一流學科、一流專業建設。獨立設置中醫專業學位,新增中醫養生學、中醫康復學、中醫兒科學、中醫骨傷科學4個本科專業,增設中高職中醫養生保健、中醫康復技術、中醫健康管理等專業或方向,指導中醫藥院校培養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中醫藥人才。
三是推進中醫藥畢業后教育體系建設。實施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會同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實施辦法、培訓標準,建設185個中醫規培基地,累計招收培訓5.9萬名中醫住院醫師,推動中醫藥畢業后教育與院校教育、師承教育銜接,促進中醫專業醫學生向合格醫生轉變。
四是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遴選培養99名岐黃學者,選拔了600名中醫優秀人才跟師研修培養;為920名老中醫藥專家配備了1848名繼承人,建設1482個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902個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1個國家中醫藥人才培訓基地、30個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培養了一批中醫藥領軍人才、優秀人才、骨干人才和基層人才。
針對開展中醫基本要素的調查普查工作建議。鼓勵各地采取科學可行的辦法,開展本地區中醫藥人才及典籍調查普查,整理挖掘其專長特點、手法技巧等,促進中醫藥傳承發展。
針對教育紀錄片制作播出的建議。我局高度重視中醫藥文化傳承傳播,支持有關方面拍攝制作以中醫藥為題材的優秀紀錄片,鼓勵推動相關紀錄片多渠道多平臺展播,收到更好的傳播效果。同時,注重加強中醫藥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在實施的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中,大部分工作室已經配備影視錄制和制作的多媒體設備,用于真實記錄名老中醫藥專家臨床診療、帶教授課等方面的珍貴教學過程,推動中醫藥活態傳承。
針對中醫藥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的建議。我局正會同教育部研究制定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著力改革完善中醫藥課程教材體系,提高中醫學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增設中醫疫病相關課程,試點探索九年制中醫學、中西醫結合專業人才培養,完善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等。同時,加大省部局共建院校支持力度,提升中醫藥院校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
針對改變中醫地域性的慣性教育認識的建議。我局始終堅持中醫藥整體發展思路,堅持統籌規劃、統一部署,注重少數民族醫藥發展,支持港澳臺地區中醫藥發展,推動各地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下一步,我局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和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加強與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醫教協同深化中醫藥教育教學改革,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為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0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