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國明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和支持中醫慢病管理學術建設與產業系統性工作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我局高度重視發揮中醫藥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一是持續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目前全國85.1%的二級以上中醫類醫院建立了治未病科室,為包括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穩定期患者等人群提供中醫健康狀態辨識評估、干預調理及健康管理等服務,提高了百姓防治慢性病的意識,加強了慢性病的早期干預。扎實推進慢性病相關重點專科和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建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提升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印發《糖尿病分級診療服務中醫技術方案》《高血壓分級診療服務中醫技術方案》,發揮中醫藥在慢性病分級診療中的作用。2013年起,中醫藥健康服務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65歲以上老年人建立中醫體質辨識檔案,使用中醫藥技術方法開展慢性病管理,2017年全國49%的65歲以上老年人接受了中醫體質辨識和保健指導服務。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以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為抓手,積極構建與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慢性病防控體系,提供慢性病預防、篩查、診斷、治療、康復全程健康管理服務,加強中醫適宜技術推廣,發揮中醫藥在慢性病防治中的獨特優勢。二是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的工作部署,我局作為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成員單位,高度重視并按照《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圍繞健康中國行動建設主要目標、具體任務及職責分工,結合中醫藥特色優勢和工作實際,印發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貫徹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工作方案》,成立局推進健康中國行動領導小組和領導小組辦公室,在部門預算中設立健康中國行動中醫藥專項,推進各項任務落實。持續開展包括慢性病在內的中醫優勢病種臨床路徑和診療方案的制定及應用推廣工作。落實高血壓、糖尿病分級診療服務中醫技術方案。推動中醫醫療機構落實各項醫療質量核心制度,規范診療行為,強化醫療安全管理和風險防范,提升中醫藥治療慢性疾病的服務質量。推動中醫醫院提升治未病服務能力,并深入基層為百姓提供治未病服務和健康指導,提高百姓防控慢性病意識,加強慢性病的早期干預。三是近年來依托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醫藥行業科研專項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專項,設立了“中醫藥治療慢性病臨床療效科研”、“提高中醫藥療效的‘病證結合’研究”等項目,支持了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慢性腎臟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一批重大慢性中醫藥防治研究,形成了一批慢病診療方案、指南和標準,指導臨床實踐,“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央財政投入經費5095萬元,2015年中醫藥行業科研專項“中醫藥治療慢性病臨床療效科研”中央財政投入經費3689萬元,有效促進了慢性病中醫藥防治臨床療效的提升、學術建設發展。
下一步,我局將繼續加強和支持中醫慢病管理相關工作:一是充分發揮包含中華中醫藥學會在內的權威學術平臺,圍繞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慢病診療方案或專家共識的制定,開展相關學術培訓推廣,推動慢病學術建設及中醫藥早期介入慢病治療。二是依托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支撐平臺,加強慢性病中醫藥、中西醫結合防治研究。優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布局,推進中醫藥、中西醫結合防治慢病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三是積極協調爭取在相關科研專項中加大對中西醫結合防治慢病科研攻關的支持;同時鼓勵地方、醫療機構和科研院所、行業社會團體等機構,加大中醫藥、中西醫結合防治重大慢病科研攻關的多元經費投入,保障科學研究順利開展。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0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