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醫藥抗疫與傳承創新發展研討會”在京舉辦。會議以“彰顯中醫藥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總結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的工作經驗,聚焦衛生健康工作體制機制中的中醫藥角色定位、中醫藥學術傳承與人才培養、中醫藥學科發展等話題進行深入研討。會議邀請了中華中醫藥學會各分會及知名專家張伯禮、黃璐琦、仝小林、王琦、谷曉紅等作主題報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于文明,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呂昭平,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王國強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王國辰主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就疫情后衛生健康機制調整需關注的中醫藥元素作主題報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分享了新冠肺炎相關藥物研制對中藥新藥研發的啟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交流了對國際新冠肺炎防治的系統性思考,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就新冠肺炎預防與健康中國戰略作主題報告,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谷曉紅教授作了疫情對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啟發主題報告,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教授就中醫在新冠肺炎急癥階段的作用與急診學科發展作主題報告,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張忠德教授從中醫藥對新冠肺炎的認識論述中醫藥學術傳承與發展,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急診科主任方邦江教授呼吁要努力構建包括傳染病、呼吸、危重病、急救等重大災害防控、救治一體的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醫療梯隊和相關扶持機制,成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扈曉宇教授分享中醫應對感染性疾病的認識。

于文明說,中華中醫藥學會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發揮專家優勢,積極建言獻策,推動診療方案完善,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及時宣傳、推介疫情防控科普知識,為海內外中醫藥專家搭建遠程學術交流合作平臺,分享新冠肺炎防治的中國辦法和中國方案,學會和有關專家為疫情防控作出了積極貢獻。
于文明強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國中醫藥系統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為疫情防控救治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指出,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十四五”謀篇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和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的貫徹落實之年。在今后的工作中,中醫藥系統一是要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和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推動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和價值作用的發揮,將中醫藥這一獨特的衛生健康資源全面融入健康中國建設戰略中,推動中國特色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為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作出積極貢獻。二是要尊重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發揚中醫藥特色優勢,突出中醫藥學科內涵;吸收同時代科學技術和文明成果,創新中醫藥理論與臨床實踐,服務當代防病治病需求。三是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四個建立健全”重要指示,完善法律法規、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培養造就一批高水平中醫藥人才,提升中醫藥傳承創新的科技支撐能力,夯實中醫藥服務體系,提高常見病、多發病、重大疾病及新發傳染性疾病中醫藥臨床療效和防治能力,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優勢互補、相互補充、協調發展。

呂昭平介紹了中國科協領導下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兩翼”聯動所形成的全系統、全方位、立體化的疫情防控格局,并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特別是對中華中醫藥學會在學術引領、防疫科普和發揮智庫作用等方面提出希望。

王國強在致辭中對中華中醫藥學會緊密團結廣大中醫藥科技人員、積極參與新冠疫情防控等工作進行了回顧,鼓勵中醫藥人在國家和人民需要之時勇于擔當,主動作為,贏得信任,贏得地位,珍惜中醫藥發展機遇,順勢而上,奮發有為,貢獻力量。
此次研討會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等協辦。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記者:張夢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