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醫藥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9〕4號,以下簡稱《意見》)要求,2019年我局聯合相關部門,根據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2018年的數據,對34個國家績效考核監測指標進行了分析。現將國家監測分析情況(中醫類三級公立醫院)通報如下。
一、科學有序推進績效考核工作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認真組織實施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工作,并將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工作與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同部署、同推進。
(一)調整和補充中醫特色監測指標。立足于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的功能定位,突出中醫內涵,強化以中醫藥服務為主的辦院模式和服務功能,制定印發《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指標》。
(二)建立標準化、信息化考核支撐體系。制定《國家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19版)》,同步建設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管理平臺并落實即時報告、安全預警、技術響應、專業顧問等工作保障制度。
(三)加強政策宣傳、解讀和人員培訓。開展遠程培訓和在線培訓,開展政策解讀、數據填報、數據質控等線下培訓4次,培訓人數近1500人;開通熱線、微信、郵箱、績效系統咨詢通道等,及時更新發布答疑手冊;建立以微信工作群為載體的國家、各省份、各醫院工作聯動機制,實現信息高效互通共享。
(四)扎實開展數據采集與質控工作。經各省中醫藥主管部門審核確認,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533家三級公立中醫類醫院(其中,中醫醫院419家,中西醫結合醫院64家,民族醫醫院28家,中醫專科醫院22家)參加2018年度績效考核工作。組織病案、財務、臨床、管理專家對相關數據實施專業質控及統計分析,有力保障考核結果的真實客觀公正。
(五)落實相關單位的主體責任。
針對數據質控發現的問題,我局督促各地、各醫院限期整改。對病案首頁存在問題的225家醫院進行集中培訓指導,對其中未按照要求參加培訓且存在數據質量問題的25家醫院核減相應指標分數。
二、國家監測分析情況
從指標數據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進一步落實功能定位,積極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并逐步建立了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新機制,朝著“三個轉變,三個提高”的目標前進。
(一)功能定位不斷落實。
三級公立中醫醫院注重中醫藥特色發揮,積極運用中醫藥技術和方法開展診療服務。
1.中醫特色不斷顯現。在門診醫療服務方面,2018年門診患者中藥飲片使用率30.33%,門診散裝中藥飲片和小包裝中藥飲片處方比例21.90%,門診患者使用中醫非藥物療法比例14.21%,均較2016年有所提升。在住院醫療服務方面,出院患者中藥飲片使用率59.48%,較2016年上升8.09個百分點,其中使用率超過50%的醫院共373家,占比69.98%;出院患者使用中醫非藥物療法比例64.42%,較2016年增加12.44個百分點,其中比例超過50%的醫院共371家,占比69.61%。
2.醫療服務量持續增加。2018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門診和住院患者分別為2.73億人次、1231.99萬人次,分別較2016年增加5.78%和18.48%,人民群眾對高質量中醫醫療服務需求日益增長。服務量排名前三的省份是廣東省、江蘇省和浙江省。
3.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效果逐步顯現。2018年三級公立中醫醫院門急診和住院患者下轉人次數為134.23萬,較2016年增加52.04%。三級公立中醫醫院正逐步根據其功能定位,將適宜患者向下轉診,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
(二)醫療質量與安全持續加強。
1.患者安全水平較高。2018年手術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0.31%,I類切口手術部位感染率為0.67%,三年來持續穩定在較低水平。
2.臨床檢驗可比性持續提高。2018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室間質評的參加率66.9%,較2016年增加9.5個百分點;室間質評合格率96.4%,較2016年增加0.3個百分點,為減少臨床檢驗費用、避免可能出現的醫療糾紛、增強檢驗結果可比性和同質性提供基礎。
3.臨床用藥更趨合理。2018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約為35.72DDDs,較2016年下降6.54%,優于40DDDs的國家要求。點評處方占處方總數的比例、病房(區)醫囑單(處方)點評率、基本藥物采購品種數和占比逐年提升。除中藥飲片處方外,門診患者基本藥物處方占比達到42.80%、住院患者基本藥物使用率達到91.78%,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標藥品使用比例達到92.72%。
(三)醫院運營與內部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1.內部管理能力持續改進。2018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中有517家參與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分級評價,參評率達到97.00%。2018年大型儀器設備檢測陽性率達85.19%,比2016年上升4.8個百分點。
2.服務流程不斷優化。2018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門診患者平均預約診療率約為30.81%,較2016年增加10.12個百分點,2018年門診患者預約后平均等待時間22.07分鐘,較2016年減少4.24分鐘,改善醫療服務效果有所體現。
3.醫藥費用增幅趨于平穩。2018年門診次均費用、住院次均費用有所增長(增幅分別為6.15%、4.48%),但低于同年GDP增幅,增速放緩,門診次均藥品費用、住院次均藥品費用下降(分別下降1.06%、6.76%),體現了三級公立中醫醫院醫藥費用增幅呈現整體平穩趨勢,不合理增長得到有效控制。
4.收支結構不斷優化。取消藥品加成后,三級公立中醫醫院通過財政直接投入和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建立了新的補償機制,近三年的業務收支結余基本保持平穩,“騰籠換鳥”調結構效果比較明顯。收入結構逐漸優化,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檢驗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從2016年25.21%逐年增加至2018年的29.39%,技術勞務價值不斷提升。萬元收入能耗支出(含水電暖)由2016年122.39元逐年降低至2018年的108.84元。三級公立中醫醫院正在逐步轉變管理模式,加強精細化管理,合理降低醫院運行成本,不斷推進節約型醫院建設。
5.財政直接投入比重增加。2018年三級公立中醫醫院財政直接投入占總支出比例為9.74%,較2016年和2017年分別提高0.63和0.53個百分點。31個省份中,14個省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7個省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財政直接投入占比最高的5個省份是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和吉林省。
(四)持續發展機制不斷健全。
1.人員結構基本合理。2018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占比為59.50%,基本達到60%的標準要求。2018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醫護比為1:1.25,已達到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要求,護理人員系統接受中醫知識與技能培訓占比達86.04%,遠超70%的基本要求。每名執業醫師日均門診工作負擔、每名執業醫師日均住院工作負擔逐年下降。衛生技術人員中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比例為15.72%,比2016年提升1.22個百分點。
2.人員培養能力有所提升。醫院同期招收進修總人數、教育教學培訓人次數逐年增加,師資力量不斷充實,參加各級師承教育人數和發表教學論文數量、在醫學人才培養方面的經費投入逐年增加。2018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住院醫師首次參加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為82.32%,與2016年相比,通過率提升2.37個百分點。
3.科研創新能力得到加強。2018年,76.17%的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獲得科研經費支持。科研經費總量位于全國前5位的醫院是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湖北省中醫院和廣東省中醫院。
4.“兩個允許”政策積極落實。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比重從2016年33.61%上升至2018年的36.61%。三級公立中醫醫院通過探索醫院內部績效考核的方法,科學評價醫務人員勞動付出,不斷優化人員支出結構,體現優績優酬、多勞多得。
(五)患者滿意度處于較高水平。
2018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門診患者滿意度和住院患者滿意度分別為84.51分和89.97分。門診患者滿意度最高的5個省份依次為安徽省、江蘇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湖南省和重慶市;住院患者滿意度最高的5個省份依次為江蘇省、河南省、山東省、天津市、上海市。其中,江蘇省門診患者和住院患者滿意度都相對較高。門診患者對“護士溝通”的滿意度最高,住院患者對“醫護人員對待患者親友的態度”的滿意度最高。
三、通過績效考核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較為明顯。監測分析結果較好的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均為省級中醫醫院或部分經濟發達地區的地市級中醫醫院。同為三級醫院的縣級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及水平與省級中醫醫院存在較大差距。從功能定位看,考核數據顯示,少部分綜合服務能力強、服務量大的醫院并未在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有些甚至弱于部分規模小、綜合服務能力相對較弱的醫院。
(二)醫院內部精細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是目前三級公立中醫醫院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等級普遍較低,全國平均級別為2.28,僅有3家醫院達到5級水平,距離系統集成、數據統管、智能化應用的要求差距明顯;對數據管理的重視程度不足,中醫病案首頁數據報送質量不高,部分醫院上報病案首頁數據存在邏輯錯誤或缺項。二是醫院門診信息化水平不高,部分反映中醫醫院功能定位及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情況的相關數據無法直接提取。三是面臨一定經濟壓力和潛在的風險。盡管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總體經濟運行平穩,但仍有29.31%的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出現了收支結余為負數,落實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加強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的任務仍然艱巨;約一半的醫院資產負債率大于50%,化解公立醫院符合規定的長期債務的壓力仍然較大,“嚴禁公立醫院舉債建設”的規定落實不到位。
(三)醫療服務有待進一步改善。2018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門診患者對“醫務人員保護患者個人隱私”的滿意度偏低,住院患者對“住院患者飯菜質量”的滿意度偏低,其他如門診患者看待“環境與標識”、住院患者與“醫生溝通”方面也還有較大提升空間。三級公立中醫醫院要持續推動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深入落實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的就醫體驗、增強就醫獲得感。
(四)醫務人員積極性還需要進一步調動。2018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醫務人員滿意度,明顯低于同期門診患者滿意度和住院患者滿意度。醫務人員對“同級關系”滿意度最高,對“工作內容與環境”“薪酬福利”的滿意度偏低。進一步提升醫務人員滿意度、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保障高質量醫療服務的任務仍然較重。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重要意義,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按照《意見》明確的工作要求,強化組織領導,科學運用績效考核結果,建立與績效考核相結合的獎懲機制,發揮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確保績效考核工作落到實處,調動公立中醫醫院落實醫改任務、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強化醫院管理。各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及各相關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聯絡員可登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管理平臺,查詢本省份和本醫院的國家監測指標分析情況。各省份、各醫院要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查找醫院管理和醫療服務的差距,進一步加強醫院管理,完善支持公立中醫醫院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提升公立中醫醫院醫療服務和醫院管理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中醫藥服務需要。
(三)做好宣傳引導。各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要引導三級公立中醫醫院正確看待績效考核工作,將關注外部考核排名轉變為加強內部管理和服務。要及時總結經驗,結合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挖掘宣傳先進典型,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為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和醫院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
2020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