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醫藥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要求,2022年我局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相關部門繼續推進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工作(以下簡稱績效考核)。現將2021年度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情況通報如下。
一、績效考核工作組織情況
經各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審核確認,全國共662家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參加2021年度績效考核。其中,中醫醫院532家,中西醫結合醫院73家,中醫專科醫院24家,民族醫醫院33家。與2020年相比,新增考核醫院78家,因合并原因退出考核的醫院共1家。
(一)根據最新政策要求,優化考核指標體系。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深入推廣福建省三明市經驗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要求及多渠道收集的意見建議,進一步細化指標說明和佐證資料清單,更新指標解釋、數據來源及相關工作要求,修訂形成《國家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22版)》,持續優化考核參照體系,并將績效考核工作與公立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同步推進。
(二)加強專業培訓指導,持續提升工作成效。組織多領域專家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開展指標解讀、填報指導、常見問題分析等培訓。多渠道收集問題累計1612個,更新發布答疑手冊7版。開通線上問題反饋功能,提升線上問題響應速度,優化填報任務配置功能,提升系統數據讀寫計算能力,不斷完善績效考核平臺管理,提升系統使用的便捷性。
(三)推動完善制度規范,做好數據質控工作。進一步加強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數據管理工作,明確數據問題類型與處理細則。運用集群分布式計算對超億份數據進行分析,按照普查與抽查相結合、定向與隨機相結合、人工與智能相結合的原則,持續優化數據質控方式。
二、國家監測分析情況
根據參加考核的662家中醫醫院數據,對2021年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進行監測分析。數據結果顯示,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工作開展以來,各地認真組織實施并強化結果運用,各中醫醫院更加重視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公立中醫醫院綜合改革相關政策落實。通過連續4年的績效考核引導,三級公立中醫醫院臨床診療和服務能力全面提升,醫療質量和安全水平穩步增強,中醫醫院運行新機制逐步建立健全,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人民群眾滿意度保持穩定,醫聯體建設和對口支援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進一步發揮。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在發展方式、運行模式、資源配置方面均發生一定轉變,積極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并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工作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局屬(管)醫院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輸出醫院,在醫療質量持續提升的同時,進一步注重醫療效率和安全水平的提升,充分發揮了“國家隊”及高水平中醫醫院的帶頭示范作用。
(一)中醫藥特色優勢持續發揮。一是中醫藥特色相關指標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21年,在門診醫療服務方面,門診中藥處方比例為62.25%、門診散裝中藥飲片和小包裝中藥飲片處方比例為25.09%、門診患者中藥飲片使用率為35.25%、門診患者使用中醫非藥物療法比例為16.9%,較2020年均有明顯提升,其中門診患者中藥飲片使用率,較2020年上升1.91個百分點,提升幅度最大。在住院醫療服務方面,出院患者中藥飲片使用率為69.91%,較2020年提升4.31個百分點;出院患者使用中醫非藥物療法比例83.33%,較2020年增加3.39個百分點;以中醫為主治療的出院患者比例為24.37%,較2020年上升2.16個百分點;住院手術患者圍手術期中醫治療比例為94.27%,較2020年上升0.88個百分點(見圖1和圖2);其中山西、新疆、青海等省份在住院醫療服務方面中醫特色較為明顯。二是三級公立中醫醫院更加注重從整體觀出發,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合理地選擇多樣化的中醫治療技術、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發揮中醫整體治療優勢。

圖1 2018-2021年 三級公立中醫醫院門診特色指標變化情況

圖2 2018-2021年 三級公立中醫醫院住院特色指標變化情況
(二)中醫臨床診療和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一是中醫醫療服務量持續增加。2021年,門診和住院患者分別為3.42億人次、1472.78萬人次,分別較2020年增加36.40個百分點和22.91個百分點,服務量排名前三的省份是廣東、四川和江蘇。中藥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為51.35%、中藥飲片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為33.94%、門診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比和住院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比分別為6.78%和10.99%,較2020年均有明顯提升,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通過不斷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高質量中醫醫療服務需求。二是中醫診療規范不斷提高。2021年理法方藥一致的出院患者比例為87.81%,與2020年相比提高1.51個百分點。優質護理服務病房覆蓋率為98.06%,與2020年相比提高1.36個百分點,通過不斷提高中醫理論與臨床相結合水平,提升中醫醫療的規范性與安全性。三是醫療服務模式創新發展。圍繞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過程中的“急難愁盼”問題,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堅持中西醫并重,持續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2021年,三級公立中醫醫院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比例為7.18%,較2020年提升1.66個百分點,對努力縮短患者住院和手術等待時間,提高醫療服務效率,緩解患者“住院難”和“手術難”問題做出有益探索。四是預約診療制度進一步落實。2021年度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門診患者平均預約診療率為55.38%,較2020年增加8.85個百分點,門診患者預約后平均等待時間19.33分鐘,較2020年減少0.7分鐘(見圖3)。北京、寧夏、廣東、福建、山西等省份的患者預約診療比例相對較高,其中福建、山西等省份在預約比例較高的同時平均預約等待時間也相對較短。部分中醫醫院根據專科特點和專家出診習慣,設置個性化、精細化的就診等待時間間隔,提升預約等待的精準程度,減少患者就醫等待時間,滿足患者便捷就醫需求。

圖3 2018-2021年三級公立中醫醫院預約診療開展情況
(三)醫療質量和安全水平穩步提升。一是重點環節質量持續改善。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手術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較2020年下降0.02個百分點,I類切口手術部位感染率與2020年基本持平。二是大型醫用設備使用與管理愈加規范。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大型醫用設備檢查陽性率為87.87%,較2020年提升2.58個百分點。建立大型醫用設備管理臺賬、制定預防性維護維修計劃的中醫醫院比例有所增加,多數醫院能夠定期對設備設施進行巡查保養和檢測校準,并定期開展大型醫用設備檢查適宜性評價,大型醫用設備管理的規范化水平逐步提高。三是合理用藥水平持續提升。部分中醫醫院建立了“多部門聯席會議機制”,對抗菌藥物和輔助用藥進行統一監測,對臨床用藥情況進行全面分析,通過信息化技術對國家基本藥物和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中標藥品通用名進行標記,引導臨床醫生優先選用。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為33.17DDDs,較2020年下降0.11DDDs,持續優于40DDDs的國家要求。基本藥物采購品種數占比為44.46%,較2020年增加0.49個百分點;門診和住院患者基本藥物處方占比分別為43.54%和92.94%,較2020年增加0.67和0.3個百分點,基本藥物主導地位進一步強化。重點監控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依據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收入占比為0.9%,較2020年下降0.61個百分點;點評處方占處方總數的比例為9.79%,較2020年增加0.24個百分點;點評中藥處方占中藥處方總數的比例為8.46%,較2020年下降0.22個百分點,穩定在合理水平,臨床合理用藥點評管理工作得到進一步落實(見圖4)。

圖4 2018-2021年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合理用藥情況
(四)運行新機制逐步建立健全。一是管理專業化能力不斷增強。2021年,69.79%的中醫醫院設立了總會計師,462家中醫醫院在2021年新設了總會計師,逐步發揮總會計師在中醫醫院重要經濟事項分析決策中的專業優勢。部分中醫醫院在部門協調和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方面探索并總結相應經驗。如,通過強化預算約束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積極推進預算全過程信息化閉環管理,推動全面預算管理落實全額、全程、全員、全面等要求;建立臨床科室和病案編碼人員的溝通機制,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持續提升病案首頁數據質量;設置專科運營助理,在充分掌握中醫醫院整體發展建設需求的基礎上,根據各臨床科室特點,協助臨床開展運營管理,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二是財務狀況重現向好趨勢。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的收支結余(醫療盈余率)為0.22%,較2020年增加1.54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為46.91%,基本保持穩定,虧損率由2020年的48.38%降至39.12%,總體趨向回歸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適宜水平。三是收支結構不斷優化。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檢驗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為30.34%,較2020年提升0.8個百分點,重點監控高值醫用耗材收入占比34.42%,較2020年下降4.98個百分點。門診及住院收入中來自醫保基金的比例為33.76%和58.84%,醫保基金回款率為91.52%,基本保持穩定。四是次均藥品費用增幅進一步下降。按可比價格計算,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門診次均費用增幅為-2.48%,住院次均費用增幅為1.94%,門診次均藥品費用(不含中藥飲片)增幅和住院次均藥品費用(不含中藥飲片)增幅分別為-10.62%和-4.59%。其中,門診次均藥品費用(不含中藥飲片)和住院次均藥品費用(不含中藥飲片)相較新冠肺炎疫情前的2019年仍呈下降趨勢,次均醫藥費用增幅趨于平穩。五是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水平穩步提高。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參加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分級評價的比例達到98.04%,較2020年增加2.48個百分點;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全國平均級別達3.44級,較2020年增加0.21級,三級公立中醫醫院更加重視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智慧化建設(見圖5)。從醫院看,361家三級公立中醫院達到4級及以上水平,16家三級公立中醫院達到5級及以上水平,分別較2020年增加134和6家;從省份看,上海、浙江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平均級別在4級及以上,青海、陜西、寧夏、廣西、湖南等省份的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平均級別整體提升較快。六是節能降耗更見成效。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萬元收入能耗支出平均為90.21元,在業務量大幅提升的情況下,萬元收入能耗支出仍與2020年基本持平,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積極踐行國家“雙碳”戰略,促進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推動綠色轉型。

圖5 2018-2021年三級公立中醫醫院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分級評價情況
(五)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一是人才培養取得積極進展。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在醫學人才培養方面的經費投入占比為0.81%,較2020年增加0.02個百分點,其中,護理人員系統接受中醫知識與技能培訓占比為87.51%,較2020年增加4.57個百分點,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對于醫學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臨床帶教教師和指導醫師人數為130392人,較2020年增加5.35個百分點,接受教育教學培訓占比為36.49%,較2020年增加6.15個百分點,臨床帶教師資培養力度進一步加強。承擔各級師承指導老師和參加各級師承教育人數為16283人,較2020年增加7.32個百分點,中醫藥師承教育培養范圍和數量進一步擴大。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住院醫師首次參加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為82.87%,較2020年增加6.53個百分點,通過率較高的省份是北京、浙江、上海。住院醫師首次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通過率基本穩定在92%的水平,上海、廣東、北京、浙江、湖北的通過率位居全國前5位。二是人員結構持續優化。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的衛生技術人員中具有副高級職稱及以上的醫務人員比例為17.64%,較2020年增加0.61個百分點。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的麻醉、兒科、重癥、病理醫師占比較2020年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其中,麻醉醫師和兒科醫師占比幅度較大,分別較2020年增加0.12和0.07個百分點。緊缺醫師數量增長較多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河南、江西、廣東,緊缺醫師占比增長較快的省份主要集中在黑龍江、云南、重慶。醫護比、每百張病床藥師人數基本保持穩定,北京、上海、青海的每百張病床藥師人數明顯高于其他省份。三是學科建設水平不斷提升。2021年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科研經費、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中醫藥科研項目經費、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重點學科、重點專科經費和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科研成果轉化金額較2020年均有所增加,部分公立中醫醫院積極搭建多學科交流的科研平臺,促進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輔助診療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更加注重臨床研究和臨床診療協同,開展醫學科技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將科研成果服務臨床和疾病防控一線。
(六)人民群眾滿意度保持穩定。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門診患者滿意度和住院患者滿意度與2020年基本持平,門診患者滿意度和住院患者滿意度均相對較高的省份為浙江、山東、福建,與2020年基本一致。門診患者數據顯示,患者對護士溝通、醫生溝通、醫務人員回應三個維度的滿意度較高;住院患者數據顯示,患者對醫務人員回應、醫務人員對親友態度、醫生溝通三個維度的滿意度較高。
(七)醫聯體建設和對口支援工作取得積極成效。2021年,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向醫聯體內二級醫院或基層醫療機構下轉的門急診和住院患者人次數較2020年增加30.87個百分點,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參與分級診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增強;對口支援醫院進修人員并返回原醫院人員占比為17.18%,較2020年增加1.43個百分點;醫聯體內醫院進修人員并返回原醫院人員占比為33.38%,較2020年增加5.96個百分點;其他醫院進修人員并返回原單位人員占比45.97%,較2020年增加3.04個百分點。部分三級受援醫院在對口支援醫院的幫扶下,中醫藥服務能力得到明顯加強,技術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對緩解當地患者看病就醫問題、減輕患者就醫負擔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績效考核發現主要問題
(一)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現象有所改善,但問題仍然存在。一是在分布區域方面。從全國數據看,大部分中醫醫院在原有水平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優質醫療資源仍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省份和省會城市,中西部地區和非省會城市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相對較弱。二是在中醫醫療服務能力方面。各區域、省份之間中醫醫療服務能力差距有所縮小,但華東、中南地區的三級公立中醫醫院中醫醫療服務能力仍明顯高于其他地區。三是在服務支撐能力方面。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水平也呈現出華東、中南地區的優勢特點,其中電子病歷功能應用水平平均級別低于3級的省份為吉林、西藏、青海。
(二)部分中醫特色指標仍有持續改進空間。一是醫療機構中藥制劑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普遍偏低,全國有12個省份未達3%,其中海南、北京、重慶等省份未達1%。中藥制劑以臨床應用效果良好的中藥處方為基礎研制而成,具有臨床療效確切、使用方便、費用相對低廉等優勢,但現行政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藥制劑的進一步推廣。二是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占比是“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中主要發展指標,2021年,全國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醫師總數比例為57.24%,仍未達到60%,尤其四川、重慶、浙江、江蘇等省份中醫執業醫師比例多年來一直位于相對較低水平。
(三)科學管理水平仍需進一步提升。一是在診療水平方面。檢驗檢查同質化仍需進一步提升。2021年,91.84%的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參加了國家臨床檢驗中心組織的室間質量評價工作,國家室間質評項目參加率中位數為89.25%,合格率中位數為96.7%,其中江西、海南、甘肅、湖北、湖南等省份參加率偏低,西藏、湖南、內蒙古、海南、寧夏等省份合格率偏低。二是在服務能力方面。患者滿意度仍需持續關注。門診患者希望在就診的過程中能夠有干凈整潔的就診環境、便利的掛號條件、清晰明確的標識等;住院患者希望能夠加強疼痛管理,重視飯菜質量,提升出入院手續辦理的便捷程度等。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和使用仍需進一步擴大。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中標藥品使用比例較2020年下降5.95個百分點,其中吉林、西藏、黑龍江、北京、遼寧等省份使用比例較低,需要進一步引導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參與和使用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中標藥品,減輕患者藥費負擔。三是在學科建設方面。中醫藥科研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中醫藥科研經費為458975.01元,呈逐年遞增的趨勢,但總體仍呈現總體水平不高,且區域間、省份間差異較大。其中甘肅、山西、湖北、河北、江西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中醫藥科研項目經費較低,需要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持續推進中醫藥科研創新能力。
(四)醫務人員積極性需要進一步調動。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比重為39.38%,較2020年下降0.51個百分點。醫務人員滿意度較2020年略有下降。醫務人員普遍反映工作壓力和工作強度較大、工作流程較為繁瑣、薪酬待遇相對偏低。進一步提升醫務人員滿意度、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保障高質量醫療服務的任務仍然較重。
四、工作要求
(一)加快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各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應當扎實推進優質高效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選擇綜合實力強、管理水平高的中醫輸出醫院,在優質中醫藥資源短缺或患者轉外就醫多的省份依托當地醫院,建設國家區域中醫醫療中心,促進優質中醫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組織實施中醫優勢專科行動,以骨傷、肛腸、兒科、皮科、婦科、針灸、推拿以及腦病、腎病、周圍血管病等專科為重點,建設一批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帶動特色發展。加強各級各類中醫醫院建設,補齊資源配置不平衡短板,優化就醫環境,持續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鞏固對口支援工作成果,網格化布局組建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發揮公立中醫醫院在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區域整體醫療服務水平。
(二)進一步推動公立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各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應當將績效考核工作與公立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有機結合,落實屬地化管理原則,以問題為導向,因地制宜解決當地醫療服務和中醫醫院管理中的瓶頸問題,尤其是推動地市級和縣級公立中醫醫院健康發展。要引導中醫醫院加強中醫藥人才配備,將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占比作為主要核心指標列入三級中醫醫院評審標準,強化中醫醫院以中醫為主辦院模式和服務功能。要結合各中醫醫院的發展階段和特點,有針對性地引導三級公立中醫醫院落實功能定位,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尤其是疑難危重患者的綜合服務能力)和科學管理水平,降低運行成本,提高運營效率,有效防范和化解運營風險,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中醫醫療服務需求。
(三)凝聚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發展的政策合力。各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應當以績效考核為抓手,結合疫情防控要求,完善支持公立中醫醫院建設發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銜接和系統集成性,持續發揮 “三醫聯動”作用,為三級公立中醫醫院良性有序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政策環境。進一步關心關愛醫務人員。建立健全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薪酬機制和科學的評價機制,研究建立健全基于公益性的醫療服務價值的評價體系,充分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進一步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進一步鞏固對口支援成效,在技術幫扶的同時帶動管理幫扶,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推動遠程醫療服務常態化,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
(四)持續發揮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各省級中醫藥管理部門要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扎實有效組織推進本轄區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工作,對轄區內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結果進行深入分析,破解當地醫療服務和醫院管理中的瓶頸問題,引導轄區內三級公立中醫醫院落實發展和改革的各項要求。各有關醫院要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持續加強數據質量管理,持續提升內部管理能力和醫療服務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帶動公立中醫醫院整體實現高質量發展。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綜合司
2022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