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中華慈善總會黨委書記孫達接受了新黃河記者的采訪。他表示,中醫藥為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應當看到,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仍然薄弱,特別是基層中醫藥人才短缺仍然突出,縣級及以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人才數量不足、質量不均衡的問題還比較嚴重,農村和偏遠地區人才培養問題尤其嚴峻,還不能滿足基層群眾對中醫藥的需求,制約了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因此,今年兩會,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特別是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等問題是他關注的重點。

孫達向新黃河記者介紹,他在調研中發現,當前基層中醫藥人才在培養方面主要存在生源質量不高、師資力量不足、教育資源匱乏、實踐教學欠缺、職業發展受限等問題。
在孫達看來,一個行業的繁榮,離不開優秀人才投入其中。大多數高等醫學院校畢業的學生不愿回到基層工作,同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人才流失嚴重,此外基層的中醫藥從業人員整體文化基礎和學習能力相對較差,部分人員對中醫的認知和興趣不足,缺乏主動學習、鉆研中醫的內在動力,從源頭上制約了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效果。他認為,中醫藥人才培養離不開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目前基層中醫藥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較為普遍。一方面,在基層理論水平高的人才匱乏,技術力量和人員配備不足,缺乏專科帶頭人及創新性、綜合性拔尖人才、知名中醫藥專家相對較少,難以系統傳授中醫藥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基層醫療機構教學人員經驗不夠豐富,理論和實踐能力欠缺,從而導致教學質量參差不齊,難以有效傳授貼合臨床實際的中醫知識技能。
孫達表示,基層醫療機構在教學設備、教材更新等方面落后滯后,缺乏現代化的中醫教學設施。比如,先進的中醫模擬實訓設備基本空白,不利于學生直觀、深入學習中醫診療技術。基層中醫藥人員交流學習機會較少,難以獲取高層次中醫藥理論、臨床實踐經驗,以及前沿科研成果,制約了基層人員理論、技術、方法的與時俱進。另外,基層醫療機構可供學生實踐鍛煉的平臺有限,中醫醫療機構和科室業務量和病種相對單一,學生實踐鍛煉機會不足,難以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臨床能力培養效果欠佳。同時,基層醫療機構缺乏完善的實踐教學機制,實踐教學管理不夠規范,缺乏完善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導致實踐教學容易流于形式。
此外,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人員職稱晉升困難,未來職業晉升渠道窄,待遇水平整體不高、養老保障不到位,與城市差距明顯,導致人才外流嚴重,也讓有意投身基層中醫事業的學生心存顧慮,影響基層中醫人才隊伍的穩定壯大。
針對上述問題,孫達認為,應該有針對性地在提高生源質量、加強師資隊伍、豐富教育資源、優化實踐教學、拓寬發展空間方面下功夫。
他建議,可考慮從招生和定向培養方面著手,拓寬基層中醫藥人員來源,相關部門探索多元化招生方式,綜合采取高考、面試、綜合素質評價等方式,選拔真正熱愛中醫藥、具備潛力的學生;針對偏遠地區和基層醫療需求,設立多種定向培養計劃,擴大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中醫藥專業醫學生規模,吸引有志于扎根基層的學生。同時,他建議相關部門通過專項津貼、專門職稱晉升通道等方式,鼓勵優秀中醫藥人才到基層機構支教或輪崗,或到基層任職任教。建議相關部門制定專門高層次的培訓進修計劃,組織知名中醫臨床教學專家定期到基層開展講座、教學指導,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教學與實踐水平;建立基層中醫從教人員教學能力考核機制,激勵教員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對于表現優秀的教員給予表彰獎勵。
另外,孫達認為應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中醫教育的資金投入,購置先進的教學設備,完善中醫實訓場地建設,打造模擬中醫診療環境,便于學生實踐操作。支持基層醫療機構與高校、知名中醫醫療機構建立合作關系,開展遠程教學、學術交流、師資共享等活動,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學內容。建議相關部門組織編寫適合基層中醫教育的實用教材,融入更多臨床案例、地方特色中醫診療經驗等內容,增強教材的可讀性與實用性。
相關部門應推動拓展基層中醫實踐基地,整合一定區域內的中醫資源,增加基層中醫藥人員到不同層級中醫機構輪轉實踐的機會,豐富臨床病種見識和診療操作經驗。孫達建議相關部門指導基層醫療機構建立實踐教學規章制度,明確實踐教學目標、內容、考核標準等,加強全過程監督管理,確保質量。相關部門應以互聯網平臺為依托,豐富線上培訓資源,方便基層人員隨時隨地學習。
孫達最后還提到,要從晉升通道和薪資待遇著手,為基層中醫藥人才提供更好的前景,確保留得住人。建議為基層中醫人才開辟更多晉升通道,設立專門針對基層中醫的職稱評定標準,突出實踐能力和服務成效考核。建議合理提高基層中醫從業人員的薪資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條件,通過榮譽激勵、職業發展規劃指導等措施,增強基層中醫崗位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