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以“多元 傳承 創新:讓傳統醫藥造福世界”為主題的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在北京開幕。習近平總書記向大會致賀信指出:“傳統醫藥是人類文明創造的成果,需要代代守護、傳承精華,也需要與時俱進、守正創新。”總書記的賀信體現了對傳統醫藥的關心重視,彰顯了對傳統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深邃思考,為促進傳統醫藥進一步發展、更好造福人類提供了科學指引。
一紙經方傳承千載,一縷藥香穿越古今。傳統醫藥是世界各國各民族數千年智慧與經驗的結晶,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漫長歷史歲月中為護佑人類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中醫藥作為傳統醫藥的杰出代表,是中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生產生活實踐和與疾病作斗爭中逐步形成并不斷豐富發展的醫學科學,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不僅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貢獻,也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
我國歷來十分重視中醫藥發展,始終堅持發展現代醫藥和傳統醫藥并重,推動中西醫藥優勢互補、協調發展,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傳統醫藥發展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以“瑰寶”為喻,高度評價中醫藥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中醫藥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推動中醫藥在守正創新中高質量發展、不斷煥發新的生機活力。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我國99.6%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提供中醫藥服務;2023年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15.4億,越來越多老百姓愛中醫、用中醫。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世界人民的財富。早在秦漢時期,中醫藥就傳播到周邊國家,并對這些國家的傳統醫藥產生重大影響。預防天花的種痘技術,在明清時代就傳遍世界。《本草綱目》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廣為流傳。針灸的神奇療效引發全球持續的“針灸熱”。抗瘧藥物青蒿素的發明,拯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當前,中醫藥傳播至19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醫藥全球治療人數已達世界總人口的1/3以上。中醫藥以其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受到越來越多國家民眾認可,已經成為我國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隨著健康觀念、生活方式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傳統醫藥的需求不斷擴大。同時,由于人類疾病譜的改變和全球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人類健康正面臨著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疾病和新發突發傳染病的雙重挑戰。國際社會更加渴求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相結合,并從兩種醫學協同融合中找到應對這些挑戰的有效手段。
“世界的發展與繁榮,需要各國進一步加強衛生健康領域合作,攜手應對全球衛生挑戰,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賀信中對傳統醫藥發展寄予殷切希望,強調“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加強傳統醫藥互學互鑒,推動傳統醫藥深度融入全球衛生體系,促進傳統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傳統醫藥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傳統醫藥承載著先人的智慧和汗水,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以敬畏之心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這份寶貴遺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新征程上,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一定能讓中醫藥不斷發揚光大,為增進人類健康福祉作出新貢獻。同時,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堅持開放包容,推進包括中醫藥在內的各國傳統醫藥交流互鑒,促進傳統醫藥和現代醫藥融合發展,必將更好造福各國人民、推動實現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