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媒體報道  
      郵箱 微信
       
       
        (媒體報道)  
      首頁   時政要聞專題信息專題
       
       
      媒體報道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信息發布 > 媒體報道
      構建廣東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大格局
      時間:2021-06-29 14:02:36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徐慶鋒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為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貢獻,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

        中醫藥強省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廣東中醫藥是中醫藥學的重要一脈,千百年來薪火相傳、獨具魅力。廣東歷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于2006年啟動實施建設中醫藥強省戰略,構建起中醫藥醫療、預防保健、教育、科研、產業、文化、對外交流“七位一體”全面振興格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把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擺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突出位置,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指導下,扎實推動第一輪中醫藥強省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中醫藥發展總體水平居于前列。中醫醫療資源總量規模大、服務能力強。每年中醫醫療服務人次突破2億,擁有全國門診量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中醫醫院,省內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數量為全國最多。在2018、2019年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中,進入前100名的醫院數量連續兩年居全國首位。全省中醫藥教育資源與科研資源充足。中醫學本科專業開辦高校數量和在校學生數量均居全國前列,首個中醫類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廣東。全省中醫藥文化氛圍濃厚。省內國家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數量居全國首位,中醫藥文化創新創作活躍。全省中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600億元,中藥消費市場規模居全國首位,省內有16個中藥中華老字號,有全國最大的中成藥、中藥破壁飲片生產企業。中醫藥對外交流活躍,廣東青蒿素抗瘧藥物和方法為世界清除瘧疾提供“中國方案”,成為我國外交名片。

        多項中醫藥發展舉措引領示范。在歷年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過程中,推出了一系列創新性舉措,創造了多個“全國率先”。率先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印發《關于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決定》,并成立了高規格的中醫藥強省建設領導小組。率先開展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試點,構建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取得突出成效。率先成立省級中醫藥標準化技術組織,有力促進了中醫藥的規范化發展。率先舉辦首個國家級中醫藥發展學術會議——珠江會議,有力推動中醫藥學術繁榮。率先面向全國挖掘保護傳承民間中醫技藝,連續十二年開展“杏林尋寶”活動。率先開展中醫藥文化養生旅游示范基地評定,拓展了中醫藥文化產業的外延。率先開展中醫“經典病房”建設,促進中醫藥在危急重癥救治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率先探索中藥“智慧藥房”服務模式,成為“互聯網+中醫藥”服務的成功范例。率先為中藥材資源保護開展地方立法,制訂實施《廣東省嶺南中藥材保護條例》。率先出臺《關于連鎖中醫醫療機構管理的試行辦法》,引領民營中醫醫療機構連鎖化規模化發展。率先設立首個由非政府組織舉辦的中醫醫學獎項——鄧鐵濤中醫醫學獎,創新中醫藥人才評價激勵機制。

        全國中醫藥大會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高位推動新一輪中醫藥強省建設。高規格召開全省中醫藥大會,省委書記講話,省長主持會議,省委常委全體出席,全省各市縣兩級常委班子等8600多人參會。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廣東省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一系列強有力舉措,系統描繪了廣東新一輪中醫藥強省建設的“施工藍圖”。

        “十四五”中醫藥工作決策部署

        展望“十四五”,廣東中醫藥戰線將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新一輪中醫藥強省建設的決策部署,堅持“建高地、育名醫、補短板、強基層、推創新、興產業、揚文化、保健康”并舉,以構建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大格局為主線,全面推進新一輪中醫藥強省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推動廣東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建高地,推動中醫藥診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建設一批高水平中醫醫院,實施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中醫醫院建設項目和省級高水平中醫醫院建設項目,培育中醫名院。建設形成一批嶺南特色鮮明、群眾體驗良好、總體實力領先、服務全國中醫藥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局的高水平中醫醫院群。實施19個國家級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建設項目、4個國家重大疑難疾病臨床診療技術突破與能力持續提升項目和208個省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在中醫優勢專科專病領域打造區域一流、國內領先的中醫名科,推動中醫(骨傷)科創中心建設。進一步加強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科室建設,抓好“登峰計劃”綜合醫院示范中醫科建設;建立非中醫醫院的中西醫會診制度,開展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聯合攻關。健全中醫藥參與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機制,建設省傳染病中醫藥防治指導中心(省中西醫結合應急救治中心),提升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救治能力。

        育名醫,培養大批中醫藥人才。實施“葛洪中醫藥人才計劃”,培養和造就100名中醫藥領軍人才。對接國家“雙一流”大學建設,加強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等重點學科建設,推動江門、湛江、云浮等市中醫藥職業院校建設。建成全省名老中醫傳承服務平臺。持續推進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建設33個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和基層人才培養基地,提升中醫藥人才培養能力。依托國家中醫臨床重點專科,建設40個臨床醫學領域中醫重點學科。依托三級甲等醫院傳染病專科、學科,建設10個中醫(中西醫結合)傳染病學重點學科,培養多學科融合中醫傳染病防治人才,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中醫疫病救治隊伍。實施中醫師承“薪火工程”,開展對口師承帶教,遴選100位名醫名家,帶教200名基層人員,推動名醫資源輻射基層。

        補短板,健全中醫藥管理和服務體系。加強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中醫藥管理體系,市、縣(市、區)明確承擔中醫藥管理職能的機構,合理配置人員力量。進一步加大對地市和縣級中醫醫院建設投入,實現各地級以上市三級中醫醫院全覆蓋,30萬以上常住人口縣二甲中醫醫院全覆蓋。加強省級中醫藥數據中心建設,推進三級中醫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和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推進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和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網絡視頻平臺建設。推進縣級中醫醫院信息化標準建設,提升基層中醫醫院互聯網中醫藥服務能力。實施“互聯網+中醫藥”“人工智能+中醫服務”建設,推廣移動醫療、智慧醫療、智慧中藥房等新型服務模式。

        強基層,打造群眾身邊的中醫藥服務主陣地。以創建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為抓手,推進基層中醫藥工作建設。實施縣域中醫藥人員“縣管鎮用”,全面落實鄉鎮衛生院中醫類別執業醫師數不低于執業醫師總數的20%。支持緊密型縣域中醫醫共體建設,加強醫療聯合體中醫藥工作,建立以健康為中心、防治結合的縣鎮村三級整合型中醫藥服務新體系。落實農村訂單定向每年免費培養500名中醫專業學生。實施全省171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基層中醫館能力再提升工程,配備中醫特色診療設備,強化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提供6類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開展基本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等一體化中醫藥服務,提升人民群眾中醫藥獲得感。

        推創新,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建設中醫藥特色技術和方藥篩選評價中心,加快古典醫籍精華的梳理和挖掘,整理民間中醫藥驗方、秘方和技法。組建嶺南古方技法研究院,做好古方技法的搶救、整理和保護工作,推動老藥新用、古法活用。開展我省國醫大師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研究,加強名老中醫學術經驗、老藥工傳統技藝傳承。建設一批科技支撐平臺,加強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東分院)、廣東省中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廣東省中醫臨床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建設,推進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省中醫藥科技協同創新中心、省部共建中醫濕證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代謝病中西醫結合研究中心等國家和省級科研平臺建設。新建10家廣東省中醫藥防治傳染病重點研究室,發揮中醫藥在防治重大傳染病中的獨特作用。建立廣東省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中心,加強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能力建設。在省科技計劃中支持開展防治重大、難治、罕見疾病和新發、突發傳染病等臨床研究,推動中藥新藥和中醫藥裝備研發,開展中醫藥標準化研究。爭取國家支持,攜手港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創新中心,打造中醫藥臨床科研新高地。

        興產業,促進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嶺南中藥材質量安全監管,規范中藥材種植養殖、種源及全過程溯源管理。開展重要南藥野外資源調查,編制《廣東重點保護野生南藥植物名錄》,建設廣東重要南藥資源保育基地和具有嶺南特色高品質林藥仿生種植示范基地。建設一批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和符合國家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的中藥材產業化基地,打造一批嶺南中藥材專業村、專業鎮,布局建設100個嶺南特色中藥材種(養)殖基地和中藥材農業林業產業園。開發一批藥食同源產品,建設一批嶺南中藥材產業化技術支撐平臺,實現規范化、自動化、智能化的飲片現代生產模式,探索推進嶺南中藥材網上交易市場建設。鼓勵中藥生產企業向中藥材產業延伸產業鏈條,推動建立覆蓋中藥材種質資源、種植采收、產地加工、炮制生產、調配使用等質量控制關鍵環節的中藥全產業鏈規范化質量標準體系,開展中藥煮散飲片試點。推動中藥企業深入推進兩化融合,應用新模式,發展新業態,拓展新服務,促進中藥產業數字化發展。

        揚文化,傳承嶺南中醫藥文化。編撰嶺南中醫藥文庫,策劃推出中醫藥文化節目,創作中醫藥文化紀錄片或網絡視頻,鼓勵引導廣電、網絡視聽平臺開辦傳播嶺南中醫藥文化知識欄目。加快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將中醫藥知識和中醫經典故事納入中小學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開展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活動,促進中醫藥進農村、社區、部隊、機關、校園、企業,提升居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大力保護嶺南中醫藥文化遺產,加強中醫藥文物保護與文化展示機構建設,支持廣東中醫藥博物館高標準增建展館,建設輻射港澳的高水平中醫藥文化宣傳平臺。推進30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傳承創新獨具特色的嶺南中醫藥文化,開發具有嶺南特色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產品,打造一批融中醫藥與旅游于一體的“中醫藥特色小鎮”。推進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深化粵港澳臺中醫藥學術交流與技術合作,實施嶺南中醫藥文化海外傳播項目。

        保健康,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遴選20個中醫優勢病種實施強優提質工程。依托省級中醫“治未病”服務質量控制管理中心,建設亞健康狀態中醫“治未病”服務平臺和常見重大慢性疾病的中醫慢病管理示范平臺,優化推廣20個特色中醫“治未病”特色方案。實施中醫藥特色康復能力提升工程,建設高水平中醫藥特色康復醫院,加強100個中醫醫院康復科建設,針對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傷殘等,制定推廣15個中醫康復方案。加快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能力建設,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社區、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中的優勢作用。支持社會辦中醫,提高中醫藥服務社會供給。

       
       
       
       
        Copyright@2006 www.xptnr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工體西路1號 電話:59957777
      版權所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ICP備案:京ICP備16052956號
      京公網安備11931045028號  網站標識碼:bm7300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 免费观看一级欧美在线视频| 99久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小视频免费|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首页| 综合图区亚洲欧美另类小说|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加勒比|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播放| 日本xxxx18护士| 亚洲乱码无限2021芒果| 男人添女人下部全视频| 国产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两个人看的视频播放www| 天天躁狠狠躁夜躁2021|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 三级4级做a爰60分钟|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淫片免费播放| 国产你懂的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www.com日本| 抬头见喜全集免费版| 九九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YY| 公和我在厨房好爽中文字幕| 菠萝蜜网站入口|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24小时在线免费视频| 大肚子孕妇交xxxgif| 中文在线观看永久免费| 日本深夜福利19禁在线播放| 亚洲av日韩av综合| 热带雨电影无删减在线播放| 午夜国产精品久久影院|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国产精品秦先生手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