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全程深度介入防控救治,篩選出“三藥三方”等有效方藥,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全國政協委員姚衛海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央高度重視數字化發展,明確提出數字中國戰略,中醫藥應抓住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在十四五期間積極與數字中國戰略相對接,利用數字技術賦能中醫藥發展,三管齊下解決中醫藥的“卡脖子”問題。組建互聯網中醫院 研發新一代中醫診療設備
隨著在線問診、區域醫療信息、互聯網醫院等平臺的建設,醫院、企業等將積累大量的基礎醫療數據,為行業管理、生物醫藥、臨床醫學、公共衛生安全等提供重要依據。姚衛海稱,未來醫療數據資源將為遠程診療、線上復診等創造更加廣泛的應用場景,推動醫療行業的整體發展。“互聯網醫院在新冠疫情常態化后,減少醫院復診患者,減少人員流動發揮了重要作用,應充分利用5G、4K/8K超高清和大數據技術發展的契機,做好互聯網(中)醫院的新基建。”
同時,加快中藥產業數字化。他表示,中藥產業包括中藥農業、工業、商業、物流等多個領域,中藥材、飲片、中成藥、相關保健產品是主體。而中藥化妝品、中藥農藥、中藥獸藥、中藥飼料、中藥制藥設備、中藥國際貿易及中藥循環經濟等領域還處于起步階段,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應運用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技術和手段,開展中藥全產業鏈智能制造技術、數字化追溯體系建設,保障中藥資源優質、高效的開發和可持續利用,更好服務公眾健康。
“中醫藥診療設備的研發與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的熱切需求還有很大差距。其研發速度慢,更新周期長,原理落后,公認度差,普及率低,成為中醫藥提升水平、普及推廣及‘出海’發展的瓶頸。”姚衛海稱,應加大投資力度,組織跨界攻關,研發運用智能運算、智能制造技術的新一代智能診療設備(如舌脈診儀)乃至可穿戴設備。對建立中醫診療標準,客觀評價中醫藥療效,健康體檢等,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