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日報

黃璐琦院士(左)在金銀潭醫院南一病區指導工作
中國日報3月14日電(記者吳勇 蘇峰 李定淀)化濕敗毒方,是國家首批中醫醫療隊在金銀潭醫院以及東西湖方艙醫院的實際救治過程中,“邊救治,邊總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它能夠抗擊病毒,消除炎癥,提高免疫力,在武漢新冠病人救治中所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央指導組專家、首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領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從理論傳承、臨床實效和科學研究等三個方面,對該方進行了介紹。
“毛澤東主席教導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這就是中醫組方的特點。化濕敗毒方的兩個特點第一是消滅病毒,第二是增強自身免疫力,能夠同時完成這兩個任務就是化濕敗毒方的優勢。”黃院士說。
他進一步解釋說,治療病毒肺炎就像一場足球賽,人體是球場,組方是最多上場的十四名隊員,化濕敗毒方就由十四味藥構成的足球隊,在人體這個球場上,從前場、中場和后場入手,通過相互配合,擊敗“病毒”這個對手。
有數千年歷史的中醫,對疫病也有完善的理論,即理法方藥。新冠肺炎在中醫病因病機上面,是毒、濕、寒、熱、燥、瘀、虛。
首先,化濕敗毒方傳承了中醫理論的精華,每味藥物的組成都依據古代的經典名方。具體來說,在前場,針對病毒主要感染的肺部,選取的藥物主要源自麻杏甘石甘湯、宣白承氣湯,起到了宣肺清泄,疏散上焦的作用;在中場,選取的藥物主要源自達原飲、藿香正氣散,藥方起到了化濕和胃,斡旋中焦的作用;在后場,活血解毒,通達下焦是藥方主要任務,所以藥物主要來自桃仁承氣湯、葶藶大棗瀉肺湯;還有負責防守,增強抵抗力,起到補氣扶正、調理氣血的黃芪赤風湯、玉屏風散。
其次,從臨床上看。通過對75例重癥病人使用化濕敗毒方效果觀察發現,它在核酸的轉陰和癥狀的改善方面是有顯著差異的。另外在方艙做了452例的隨機對照,在核酸轉陰以及癥狀方面也是有顯著性差異的。此外在將軍路衛生院做了124多例,也是有顯著差異。
中國中醫科學院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研究員合作開展的科學評測也證實了這一點。用冠狀病毒去感染實驗小鼠,這個方子能夠對肺部病毒載量降低30%。肺部炎癥的改善也有顯著效果。
最后,通過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王秀杰研究員合作的一項生物信息學研究我們發現,化濕敗毒方構成的14味藥中有10味藥與病毒的Mpro及Spike蛋白有結合力,其余4味中藥主要體現在對免疫、炎癥及相關信號通路的影響。
抗擊“新冠病毒”的這場球賽,在比賽中,通過邊救治、邊總結、邊優化的方式,不斷的對“新冠病毒”這個對手加深了解,這為制定針對“新冠病毒”的戰術提供了依據。這樣在賽場上,就有了反制的手段(有效方),組成了一支強而有力的足球隊,能夠把對抗新冠肺炎病毒的這場球賽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