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局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2011年12月1日
讓偏遠山鄉百姓看病不再難
——四川省簡陽市靈仙鄉衛生院共產黨員陳瑞
四川省簡陽市靈仙鄉位于龍泉山脈以東、簡陽市以北沱江河兩岸,轄區內有八個行政村。一直以來,地處偏遠的1.4萬靈仙人渴望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
然而,2004年以前,靈仙衛生院醫療設備落后,只有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老三件”,人才奇缺,一名護士也沒有,醫療條件與個體診所差不多。如今,在陳瑞的帶領下,靈仙衛生院業務收入已由2007年的12萬余元上升到現在的60萬余元,其中中醫中藥收入占業務收入的70%。靈仙衛生院有醫務人員14人,其中畢業于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中西醫結合)專業的人員10名,有激光疼痛治療儀、三維牽引床、中藥煎藥機等醫療設備,房屋面積742平方米。當地老百姓看病不再難。
靈仙鄉衛生院發生的嬗變,和一個叫陳瑞的共產黨員有著密切關聯。
大學畢業扎根山鄉
陳瑞出生于中醫世家,2001年考入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骨傷專業。2006年大學畢業,很多同學都選擇留在城市發展。共產黨員陳瑞卻做了一個令許多人意想不到的選擇——和女友一起到偏遠的靈仙鄉衛生院。“我從小接受中醫文化熏陶,父輩那種中醫人的大醫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被疾病痛苦折磨的人們那種乞盼的眼神在我腦中揮之不去。”陳瑞說,繼承父輩精神,為民解除疾苦,是我一直的心愿。
雖然事先做足了心理準備,可踏入靈仙鄉衛生院那一刻還是讓陳瑞備感吃驚、意外。“我沒有想到衛生院設備如此落后,建筑如此陳舊,到處雜草叢生,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座廢棄的房屋。”當地老百姓就近看不了病,也看不好病,只有走十幾里甚至幾十里路到周邊的五鳳、洛帶、養馬、周家等地去就醫,有的老百姓只好大病拖,小病扛,“看病難”現象十分嚴重,已經極大地影響了群眾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
然而,擺在陳瑞面前的不僅是艱苦的工作條件,更多的是周圍人的質疑。“這里從來沒有來過大學生,肯定不到半年就走。”、“肯定是成績不好,找不到工作,才來這里。”……面對流言蜚語,陳瑞選擇了沉默,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每當病人來看病,他總喜歡與人拉家常,了解村里住著哪些老人,都有些什么病患。一有空,陳瑞就騎著摩托車送醫送藥下鄉。漸漸地,陳瑞的醫療技術得到了大家的認同。
三把火燒“火”了衛生院
2008年1月,對于28歲的陳瑞來說,是一個轉折點——簡陽市衛生局任命他為靈仙鄉衛生院院長。
新官上任三把火。陳瑞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引進人才,先把3名最要好的大學同學請來了。如今擔任靈仙鄉衛生院中醫科主任的冉志明就是其中一位,之前一直在達州第二人民醫院上班。剛到時,冉志明每月工資只有五六百元,條件也比較艱苦,但他覺得在這里更能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實現自身價值。有一位70多歲的老大爺帶狀皰疹后遺肋間神經疼痛了多年,后來冉志明通過中醫藥幫他治愈,老大爺感動地送來了錦旗。這件事情,更加堅定了冉志明留在靈仙的決心。據統計,陳瑞通過各種渠道,先后從綿陽、達州、廣元等各地引進各類專業技術人員9名。如今,靈仙鄉衛生院共有14名醫務人員,平均年齡28歲。
陳瑞的第二把火就是改善醫療設備。上任之初,陳瑞個人貸款5萬元,購買理療設備、建中藥房。同時積極爭取資金,單位職工貸款15萬元,逐步加強中醫設施設備建設。投資近20萬元,“打造中醫文化,樹立中醫品牌”。搭建活動板房90平方米等基礎設施建設,歷時兩個月完善了中醫科室的配置,并不斷加強硬件建設。
第三把火是培養人才,打造中醫中藥優勢特色。短短3年時間,靈仙鄉衛生院共派出5名年輕醫師到上級醫院進修。前年9月,衛生院派出一名醫師前往北京培訓針刀,衛生院中醫骨傷科業務水平上了一個很大的臺階,能診治各類疑難癥型骨科疼痛病變。
在陳瑞及其團隊的努力下,如今靈仙鄉衛生院開設了一大批中醫特色專科,有中醫內科、中醫骨傷科、中醫針灸理療科,能用中醫中藥治療胸痹、消渴、哮病、喘證、淋證、胃痛、眩暈、肺脹等疾病;擅長用中醫手法治療骨折、脫位。純針刀治療疑難性頸椎病、腰椎病、股骨頭壞死、小兒腦癱后遺癥、先天性馬蹄內翻等骨傷疑難疾患。通過運用中醫特色療法,吸引了成都、廣元、簡城、平武、石橋等地的患者來院就診,深得廣大患者稱贊。
為貧困患者減免醫療費10多萬元
同時,在陳瑞的主張下,靈仙鄉衛生院積極為貧困群眾減免醫療費。尹家祠村1組的蔡高華大爺,患風濕10多年,由于家庭貧困,一直沒有到醫院就醫。得知蔡大爺的情況后,陳瑞把他接到醫院,并免去醫療費4000多元。據統計,靈仙鄉衛生院累計為貧困患者減免醫療費10多萬元。
今年45歲的陳濤是靈仙鄉衛生院年齡最大的醫生,談及衛生院前后的一系列變化,這位老員工感受最深。“我從1989年開始在這里工作,親眼見證了醫院從落破走到今天的良性發展軌道,陳瑞來之前我們差不多面臨倒閉,以前一天最多來10多個病人,現在每天有70多個病人,職工收入已由2007年的年人均8000余元上升到現在的18000余元。”
2010年,陳瑞有機會調到更好的工作崗位,可他婉言謝絕了,“我離不開靈仙鄉的老百姓,靈仙的老百姓也離不開我。”陳瑞說,他有兩個夢想,一是徹底改變靈仙鄉衛生院的面貌,二是讓靈仙鄉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據中國中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