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這是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群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舉措。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路線,也是黨所有工作的生命線。黨發展壯大的歷程,是一部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的生動歷史;黨長期執政的歷程,是一部為了群眾、服務群眾的鮮活歷史。正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并且創造性地貫徹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貫徹于我們黨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動中,我們黨才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真誠擁護。 回溯我們黨90多年光輝歷程,群眾路線猶如精神主線,貫穿始終。早在67年前的1945年,面對即將勝利的八年抗戰后的新形勢,毛澤東同志就曾深刻地指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這主要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 事實證明,我們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高度一致。而高度重視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最大的政治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開放取得重大勝利最重要的原因和經驗就是我們的黨員干部堅持密切聯系廣大群眾,充分尊重群眾智慧,切實維護群眾利益,形成了共建共享的生動和諧的局面。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國際國內新情況不斷出現,我們黨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問題和新挑戰,群眾工作的特點較之以前也發生了不少的變化,其中主要體現在工作對象的更加多元化、多樣化,工作環境的復雜化和工作內容的豐富程度。但是無論形勢怎么發展,無論形勢怎樣變化,保持先進性純潔性,都是共產黨應當堅守的本色;保持執政為民的真心,團結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這一優良作風都是共產黨員的基本功課、根本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物質財富的豐富、辦公條件的改善、執政環境的優化,黨員干部素質有了普遍提高,思路更開闊,知識更豐富,觀念更先進。然而身處改革開放年代,成長于市場經濟時期,我們的黨員干部極易多了份對世界縱橫捭闔的視野,卻少了些與群眾自發天熱的聯系,以自我為中心,自我意識重,有的黨員干部發生角色錯位,由“公仆”變為“主人”,自認為可以主宰群眾、支配群眾、代表群眾,實際上就是從根本上脫離了群眾;有的黨員干部看不起群眾,認為群眾無知、野蠻,不講理、是刁民,怕接觸群眾、怕對話群眾,實際上從心理上拒絕了群眾;有的黨員干部不關心群眾,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漠不關心、久拖不辦,從感情上傷害了群眾;有的黨員干部與民爭利,濫用人民賦予的權力,以權謀私、貪污腐化,在陣營上是推開了群眾。 雖然這些現象僅存于黨內少數成員身上,但這些行為,損害了黨的形象,敗壞了黨的聲譽,腐蝕了黨的肌體,玷污了黨的純潔,傷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對黨的信任度,削弱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在黨情國情世情發生深刻變化的今天,中央看到了問題的所在,越是在經濟發展的關鍵期、社會轉型深水區,越需要喚起對人民群眾的赤子之心,越需要堅守群眾路線這條“執政生命線”,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果斷部署在全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十分及時、相當關鍵,體現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群眾情懷、憂患意識。 群眾路線這塊基石,大到執政興國,小到執政興事,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持走群眾路線,就是要通過系列辦法舉措,讓黨員干部深刻剖析在貫徹群眾路線中存在的問題,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系,知道“我是誰”;借助鮮活有效的活動載體,讓黨員干部走基層、接地氣、轉作風,始終與群眾站在一起,明確“依靠誰”;加強制度建設、作風建設,將深入基層、走進群眾固化為黨員干部的常態行為,一切為了群眾著想,弄懂“為了誰”,更新觀念、深入探索和研究新的工作方式方法上不斷下功夫,不斷提升每個同志的工作能力,提升整個組織的執政能力,實現更科學的發展。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國際中心現在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期,而中心的全體黨員和干部群眾就是中心長勝發展的根本,是中心的立足之本,只有我們的心里時時裝著群眾,才會激發強烈的事業心、責任心,就會少考慮自己、多考慮群眾,就會把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就會努力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促進中心工作和事業的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確保中心干部職工得到實惠,創造讓廣大人民更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