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把督導工作貫穿活動全過程,及時發現和解決苗頭性" />
當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深入開展,以中醫人的眼光看,群眾路線教育從理論到實踐,蘊含和體現著許多中醫的哲理和方法。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把督導工作貫穿活動全過程,及時發現和解決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推動面上工作健康發展。這個要求,其實就蘊含了中醫“治未病”思想。“治未病”思想首現于《黃帝內經》,在《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體現了“預防為主”的策略,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已變防漸等內容。 再說四風問題,形式主義表現為治標不治本。而中醫歷來重視標本兼治,在中醫學中:正氣為本,邪氣為標;病因為本,證癥為標;內臟為本,體表為標;先病為本,繼病為標。同樣的,在實踐活動中,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只看“門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等行為,都是典型的形式主義表現。要確保活動收到實效,必須觸及靈魂,實現標本兼治。治本則需堅定理想信念,樹立群眾觀念、強化宗旨意識,增強政治定力。官僚主義表現為脫離實際、高高在上、照貓畫虎、生搬硬套等。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即根據四診所得信息進行分析、綜合、歸納,以判斷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質,從而作出正確的診斷,為治療疾病提供依據。包括病因辨證、氣血津液辨證、臟腑辨證、經絡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與三焦辨證等。解決官僚主義亦如此,應用辨證思維,采取群眾提、自己找、上級點、互相幫等診斷方式,從思想觀念、行為動機、執行效果等方面進行辨證,查找原因,為解決官僚主義這一頑疾提供有效依據。 教育實踐活動還要求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系群眾的獨特優勢,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更好地凝聚起來,提振精氣神、擰成一股勁;貫徹整風精神,祛歪風、壓邪氣,倡新風、樹正氣。這里面也蘊含著中醫智慧。中醫認為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精是構成人體、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包括精、血、津液;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既是運行于體內微小難見的物質,又是人體各臟腑器官活動的能力;神是精神、意志、知覺、運動等一切生命活動的最高統帥,包括魂、魄、意、志、思、慮、智等活動。精、氣、神三者之間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長的,精充氣就足,氣足神就旺;精虧氣就虛,氣虛神也就少。任何一個失調都會影響其他二者,只有當三者和諧穩定時,人才能保持健康。運用于實踐活動中,則為統一思想,保持清廉本色,加強學習教育,強化監督檢查,堅持查擺問題,開展民主評議,推進整風運動,協調并舉,持續推進,從而使黨員干部思想進一步提高,作風進一步轉變,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切實做到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 “正氣”與“邪氣”在中醫中是兩個相互對立的概念,正氣指人體內的元氣,即人體的防御、抵抗和再生的功能。邪氣指傷人致病的因素,如風、寒、暑、濕、燥、熱(火)、痰飲等,也暗指不正當的風氣或行為。關于二者關系,《素問•刺法論》提及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給我們開展好實踐活動帶來啟示,就是要樹立堅持原則、實事求是、勤政廉政的正氣,并以此抵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不正之風和腐敗因素的干擾。(劉娟 黃衍周 重慶開縣中醫院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