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以全面從嚴治黨為主題,以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為全黨共同任務,審議并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釋放出進一步加強黨的制度建設的明確信號。在十八大以來中央出臺或修訂的50多部黨內法規中,這兩個文件的重要性和關鍵性,既有利于增強抵御風險和拒腐防變能力,也有利于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更為堅實的制度支撐和紀律保證。我通過對黨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學習,結合實際工作,主要有以下三點體會: 一、辦好中國事情,關鍵在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國人民在實現中國夢的征途上昂揚奮進、一往無前,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從內心早已認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于我們這個人口14億,黨員8800萬的國家來說,全黨必須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這次全會正式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作為基層青年黨員,必須要有這樣的核心意識,方能在生活中時時刻刻嚴于律己,積極向黨,并為群眾做好榜樣。 二、辦好學會事情,關鍵在黨支部。中國共產黨執政,是作為唯一的執政黨長期執政,容易受到權力的腐蝕。執政黨黨內的監督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說是各種監督形式中最基本的、第一位的。今年畢業后來到學會工作,進入了學會黨支部,感受到我們黨支部的活力。支部“正風肅紀”的建設抓得十分嚴格,與黨中央黨內監督機制高度契合。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監督不能存在盲區。正如黨內監督條例強調的,“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黨內不允許有不受制約的權力,也不允許有不受監督的特殊黨員。學會黨支部經常強調“講真言,擔責任”“拒絕小團體”等原則,時刻提醒我們要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證黨的領導干部忠誠干凈擔當。“四種形態”是黨內監督的具體抓手。要轉變慣性思維,創新理念思路和方式方法,轉變工作作風,真正實現監督執紀問責的日常化,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到實處。黨內關系要正常化,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極少數。在我們基層黨組織工作中,經常會忽視前兩種形態。但是我感受到,學會黨支部堅決倡導杜絕遮蓋矛盾現象的存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時講真言而不是一團和氣。在黨支部帶領下,從我們每個黨員做起,積極主動工作,自覺遵循黨內監督制度,久而久之,使之成為常態化。 三、作為青年黨員,要探索自我凈化之路。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內監督是最重要的標本兼治。在領會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后,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紀律意識,切實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中央關于全面從嚴治黨決策部署上來,積極參與到學會黨建工作之中,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強化擔當精神,立足崗位,奮發有為,為學會發展、中醫藥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監督是權力正確運行的根本保證,制度的生命在于執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是管黨治黨的重要制度籠子,是加強和規范黨內監督的基礎性法規。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全面落實黨內監督責任并長期堅持,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六中全會研究全面從嚴治黨,從而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每一個“全面”進行了部署,使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戰略布局臻于成熟。十八屆六中全會,不僅將以吹響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沖鋒號而載入史冊,而且將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推進權力反腐轉向制度反腐、權力監督轉向制度監督、權力治黨轉向制度治黨的重要里程碑。(中華中醫藥學會 王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