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獲悉,“十四五”以來,吉林省不斷完善價格機制、優化各項醫保政策,采取提高醫保支付系數、動態調整等方式,讓中醫中藥真正惠及群眾,目前已有超1000種中醫診療項目和中藥制劑等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吉林省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按程序將更多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有地方炮制標準的中藥飲片和醫療機構制劑納入全省醫保支付范圍。今年初,吉林依托遼源市按病種分值付費(DIP)改革工作,實行分值系數調節,選擇20個中醫優勢明顯、治療路徑清晰的試點病種,在原DIP病種分值目錄醫療機構等級系數基礎上提高5個百分點。對新增的療效確切、體現中醫特色優勢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及時納入全省診療項目及醫療服務設施項目目錄。目前,已將包含中醫外治、中醫骨傷、針刺、灸法、推拿療法在內的140余項中醫診療項目納入了全省醫保支付范圍。
在基本醫保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目錄動態調整機制中,吉林將國家目錄外符合規定的80種中藥飲片及319種中藥配方顆粒納入全省醫保支付范圍。醫療機構制劑可實行自主定價,并開展醫療機構制劑醫保準入談判,已將477種醫療機構制劑納入全省醫保支付范圍。
“2022年較2020年,醫院中藥飲片使用占比提高28.69%、院內制劑占比提高55.31%。”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吉林省中醫院)院長王健介紹,全院已有94種院內制劑納入醫保結算,切實滿足了患者用藥需求,減輕了患者負擔。
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林天慕表示,日前,省中醫藥局會同醫保局印發了慢阻肺等12項慢病中醫診療方案,依據方案產生的診療費用可納入醫保慢病門診報銷范疇。下一步,將積極擴大院內制劑在中醫醫聯體內調劑使用的范圍,并同步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進一步提升基層患者看中醫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