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就黨的十八大以來衛生健康國際合作交流工作進展與成效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何炤華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了醫療援外過程中運用中醫藥和傳統醫學的經歷,以及未來中醫藥醫療援外方面的規劃。
何炤華介紹,中醫藥是中華民族極具特色的學科,從來沒有缺席過中國援外醫療工作,在1963年第一支中國醫療隊里面就有一名中醫的教師。目前,幾乎每一支中國醫療隊里都有中醫,他們精湛的技術和良好的服務為我國中醫藥“走出去”和提升中醫藥海外影響力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海外的醫療隊特別是以頸椎病、腰腿疼、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作為突破口,利用針灸、拔罐、推拿等傳統中醫手段,充分發揮中醫藥“簡便廉驗”的優勢,讓受援國民眾切實感受到良好的療效,獲得了他們的信任。比如,埃塞俄比亞醫療隊的中醫醫生每天接診患者達百人,中醫已發展成為醫療隊工作醫院的特色品牌。
過去幾年,我國在一些受援國合作建設中醫中心,通過多種方式搭建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中醫中心。比如馬耳他的地中海地區中醫中心已經被納入了當地的醫療體系,相關的費用可以由當地的醫保來支付。同時,馬耳他中醫中心也吸引許多歐洲患者慕名前來救治,馬耳他前總統喬治·阿貝拉稱贊中醫中心是馬中兩國友好交往的典范。
同時,我國醫療隊在當地通過舉辦講座、在電視臺開設中醫節目,促進當地民眾對中醫的了解。馬達加斯加中醫中心還開設了中醫課程,讓學員們現場體驗中醫的療法,許多學員當場表示要學習中醫,熱情很高。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還組建和派出了首個中醫抗疫專家組和醫療隊赴柬埔寨開展疫情的防控和臨床救治工作,受到了柬方政府和民眾的認可,中醫藥的療效也受到了當地媒體的廣泛宣傳報道。
何炤華表示,未來還要結合受援國當地的常見病,制定優勢病種中醫診療方案,更好地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優勢,提高知名度,支持“中醫中心”的建設,來打造有中國特色的援外品牌。支持中國的企業積極開展中藥海外注冊和銷售、聯合研究,推動本地化的生產,讓中國的中醫藥更好地為受援國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