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法實施以來,四川省委省政府以建設中醫藥強省為目標,著力提升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和可得性——
所有縣(市、區)衛生健康局均設置中醫藥股,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中醫藥服務網絡,啟動中醫強基層“百千萬”行動,各級中醫藥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實施以來,四川省委省政府以建設中醫藥強省為目標,著力提升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和可得性??梢哉f,中醫藥法實施以來的五年,是四川省中醫藥事業產業蹄疾步穩發展的五年,更是四川省中醫藥服務可及性、群眾中醫藥獲得感持續提升的五年。
以中醫藥法為準繩,四川不斷健全建強中醫藥管理體系,為群眾獲得中醫藥服務提供保障。2021年,該省將2015年成立的中醫藥強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調整加強為省委、省政府分管領導任“雙組長”的省委議事協調機構,2022年更名為四川省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和中醫藥強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省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修訂出臺《四川省中醫藥條例》,印發《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將中醫藥產業納入該省現代農業“10+3”、現代工業“5+1”、現代服務業“4+6”體系建設。印發《四川省醫療保障支持中醫藥發展若干政策》,確定198種院內制劑品種在全省范圍內調劑使用;印發《四川省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實施方案》,對8大類45項中醫診療項目進行調整,上調幅度為20%。
四川持續鋪開中醫藥管理體系網。2022年3月,四川省宜賓市中醫藥管理局掛牌,為市政府正處級工作部門。此前,四川省部分市(州)已經成立市級中醫藥管理局或中醫藥特色發展機構,如達州市成立市級中醫藥管理局,巴中市成立了中醫藥產業促進中心,內江、自貢、廣安、瀘州等地成立了中醫藥發展服務中心。目前,四川所有縣(市、區)衛生健康局均設置中醫藥股,新增專職人員363人。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中醫醫療機構建設納入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增強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提供中醫藥服務的能力”中醫藥法中對中醫藥服務的相關規定,為四川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提供了遵循。
該省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十百千”工程,推進10個省級中醫醫療區域中心“特色發揮和高精尖優”發展,100個縣級重點中醫醫院“補缺補短和扶優扶強”建設,1000個鄉鎮衛生院(中醫館)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覆蓋城鄉的中醫藥服務網絡基本建成。四川現有中醫醫院343所,社會辦中醫醫院142所,建成三級中醫醫院105所,中醫診所(門診部)6752家,縣域政府辦中醫醫院覆蓋率達98.4%,建成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422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中醫閣”41662個,確保優質中醫藥服務惠及更多群眾。同時,獲建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6個、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17個。建成艾滋病、糖尿病等省級重大疾病中醫藥防治基地13個,啟動建設四川省重大疾病中醫藥防治中心20個。建設糖尿病、婦科、眼科、骨傷科等跨區域中醫??坡撁?,制定14個中醫治未病健康干預方案。啟動中醫強基層“百千萬”行動,省級“百個中醫專家團隊”指導巡診、市級“千個中醫專家團隊”坐診帶教、縣級“萬名中醫”聯村幫扶,使基層群眾“方便看中醫、放心看中醫、看上好中醫”。如今,四川省全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和94.8%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中醫館實現全覆蓋,基層中醫藥服務量達到在50.28%。建成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108個,縣級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183個?;鶎又嗅t藥服務能力的大幅提升,使群眾的中醫藥獲得感越來越強。
中醫藥可及性與可得性的提升,離不開中醫藥人才的保障。四川落實中醫藥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厚植中醫藥人才培養土壤,在全省行業性人才培養計劃中單獨設置“四川省岐黃人才培養計劃”,設立岐黃學者、四川省名中醫、岐黃菁英人才3個人才培養子項目。同時構建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三階段有機銜接,師承教育貫穿始終的中醫藥人才教育體系。中醫藥師承教育、繼續教育實現縣級以上中醫藥機構全覆蓋。
目前,四川全省有36所院校開辦中醫藥類專業,建設省級以上中醫藥重點學科51個,建成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15家。實施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2000余項,開展省級以上名老中醫藥學術經驗繼承12批次,建設各級各類傳承工作室近400個。培養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人5000余名,培訓中醫住院醫師近5000名。建成國家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中醫藥優勢特色教育培訓基地2個、省中醫藥產業人才培訓基地3個。擁有入選省級人才計劃中醫藥專家500余人、省名中醫近700人、省青年名中醫200余人、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700余人、中醫藥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1萬余名。為基層地區和民族地區培養中醫藥實用性人才1萬余名。
五年,是一卷膠片,記錄著四川省貫徹落實中醫藥法取得的成效;也是一把標尺,標注出四川省提升中醫藥可及性可得性的刻度。如今,在中醫藥法的保障下,四川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已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雙循環,“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成為全社會廣泛共識,四川已行駛在實現由中醫藥大省向中醫藥強省轉變的快車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