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堅持中西醫并重、中西藥并用,中醫藥在“防、治、康”三個階段全程介入——
“吃了中藥后感覺好多了”“針刺放血后,我家孩子的高熱退了”“學習了穴位按摩,咳嗽、咽痛都有所緩解”……最近,進駐上海方艙醫院的不少中醫專家收到了很多新冠肺炎患者的積極反饋。
3月以來,在嚴峻復雜的疫情形勢下,“守滬”成為上海的關鍵詞。“上海在新冠肺炎救治中堅持中西醫并重,統籌全市中醫資源,加強一線救治中醫力量。”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表示。
全國各地派出中醫醫療隊星夜馳援,方艙醫院里湯藥、針灸、功法齊上陣,定點醫院里中醫專家組精心救治、中西醫聯合查房……在這場“守滬”戰中,中醫藥在加快出院率、阻斷病情進展上,發揮著獨特優勢。
防:建立全民中醫藥抗疫屏障
作為一個擁有2000多萬人口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基層的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
全力推進全人群、全覆蓋中醫預防方藥發放行動!上海當機立斷。
本輪疫情初期,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便印發了《2022年春季易感人群外感疫病中藥內服預防方案》,為各區隔離點及重點封控區域人群提供中藥預防方藥。
在此基礎上,上海開展面向全市全人群的中醫藥預防干預工作,各區在接到工作部署后,第一時間組織中藥預防方藥生產與分發,力爭盡快將中藥預防方藥送到每一位居民手中。
收到了社區發放的兩盒中藥后,家住上海市徐匯區的楊阿姨說:“收到防疫禮包,我們心里很安心。”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急診科主任方邦江介紹,中醫藥早期介入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癥狀,還可以阻斷病情進展,對普通人群及高風險人群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服務監管處處長劉華表示,上海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干預范圍從重點人群逐步擴展到隔離點及重點封控街鎮、小區、樓宇,在此基礎上開展全人群全覆蓋中醫藥預防干預工作,截至目前,中藥發放量達2300余萬份,已初步建立全民中醫藥抗疫屏障。
此外,為更好指導市民科學合理使用中醫預防方藥,針對部分市民個性化需求,上海市部分中醫醫療機構開通“中醫預防方藥指導熱線”。
龍華醫院中醫預防保健科專門開通網絡咨詢服務,廣泛開展中醫預防新冠肺炎的宣傳教育活動,推廣中醫藥防治方案。該院上南院區藥房成立中醫醫院用藥指導24小時服務熱線,承擔全天候用藥咨詢答疑工作。
一張覆蓋全市的中醫藥防疫網正持續鋪開……
治:湯藥、針灸、功法掀起“中醫熱”
4月3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發生的一幕令不少患者記憶猶新。
一名患兒突發高熱,體溫達到近40度,情況十分危急。
為防止患兒“高熱驚厥”,來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兒科的護士長費小琴指導護士用濕毛巾冷敷額頭、溫水擦拭等方法物理降溫,并在中藥治療的同時配合推拿手法,4小時后患兒體溫恢復正常,至今未出現體溫反彈。
幾天后的深夜,一名7歲患兒也突發高熱,經過耳尖針刺放血治療,患兒體溫逐漸下降,安穩睡到天亮。“我們親眼見證了中醫藥的療效,很相信中醫!”中醫藥發揮特色優勢,深受患者的信賴和喜愛。
擔任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中醫專家組組長的方邦江介紹,該方艙醫院在參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的基礎上,結合上海地域和氣候特點,為輕癥患者和無癥狀感染者制定了三個預防和治療方案,臨床效果顯著。“我們有兩個基本原則:一是中醫治療為主,以最小代價獲得最大效益;二是防止無癥狀、輕癥患者轉為重癥、危重癥。”方邦江說。
在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也帶來了多種“中醫法寶”,其中,撳針療法被很多患者的點贊。岳陽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周揚介紹,穿上“大白”防護服,戴上面屏和雙層手套,醫生的手感會變差。若運用常規針刺法,醫生穴位定位進針有一定難度,而且容易誤傷到手。“撳針比起常規針刺,操作簡單安全,適用于需要持續留針的慢性疾病,以及經常發作的疼痛性疾病,并且留針后方便患者自行開展穴位按摩。”周揚說。
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參與布局、設計的城市足跡館方艙醫院彰顯出濃厚的中醫藥特色,曙光醫院醫療隊將“一方一功”帶到方艙,一方即清熱解毒、扶正祛邪的中藥方劑;一功則是抗疫強身功,可以調暢氣機、強身祛毒。患者從入院就進行中藥與非藥物治療干預,促進快速康復。
在長興島方艙醫院,上海市中醫醫院醫療隊管理著3層樓面、近1200張床位。醫療隊采用五行音樂療法,依據“子午流注”,在特定時間播放輕柔和緩的古典音樂,幫助患者調暢情志;組織患者練習傳統功法,調身、調息、調心;開設健康“云科普”,介紹自我保健按摩方法等。
“武漢抗疫積累下來的中醫藥治療經驗派上了用場。”馳援上海抗疫的湖北省中醫院副主任醫師肖明中在方艙醫院教患者按揉列缺穴、膻中穴,揉或者拍雙側肺俞穴幫助止咳;輕刮大椎穴緩解發熱癥狀;帶領練習“八段錦”等傳統功法,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寶山院區集中隔離收治點,患者喝中藥、練八段錦成為了院區的全新一景。“昨天還有點咳嗽,吃了中藥之后,今天好很多了。”入駐寶山院區的醫生劉寶君收到了很多積極反饋。劉寶君說,大家對中藥的接受程度很高,其中不少是年輕人,他們對中西醫結合治療很認可。
康:分類辨治促快速康復
4月12日,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負責管理的城市足跡館方艙醫院首批196名康復者陸續出院,他們將被閉環轉運到社區隔離點或者居家進行健康監測。
3月1日以來,上海累計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的出院和解除隔離醫學觀察超過2萬人。對于恢復期人群,中醫藥如何干預可以幫助他們更快地康復?
為此,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和市中醫藥管理局組織中醫專家,討論并制定了相關的中醫康復方案,最終形成《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恢復期中醫康復方案(2022版)》,目前已公開印發。
上海市新冠肺炎救治組市級專家組成員、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主任王振偉介紹說,《中醫康復方案》主要分“居家康復篇”和“醫療機構篇”兩大部分。其中“居家康復篇”部分,既有能夠“養陰益氣,健脾祛濕”的中醫基礎方法及服用說明介紹,又有居家生活多方面調攝方式的推薦,包括艾灸、自我推拿、康復鍛煉、八段錦以及膳食調攝和情緒調節指導,其中還附有相關的二維碼,只要掃一掃就能了解具體的操作方法。
“主要是方便康復患者在家里進行一些軀體活動,調節身心,緩解不良情緒,對于改善一些患者出院后可能存在的癥狀也有幫助。”王振偉補充道,“我們會對患者分類辨證施治開具中藥,同時,提供中醫康復相關宣教,以便出院后科學開展居家康復。此外,各市級中醫醫院也將開設新冠肺炎中醫康復門診,為兒童、孕產婦、老人、有基礎疾病者等重點人群和普通康復患者提供中醫康復服務,互聯網醫院等平臺也將提供中醫康復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