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中醫藥事業發展領導小組印發《河北省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全部建成國醫堂、配備中醫醫師,建設省級及以上中醫藥科技創新平臺10個以上,開展中醫藥類科技計劃重點研發項目30個以上,中醫藥與多學科融合創新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培育一批綠色道地“冀藥”品牌和冀產中藥大品種,中醫藥強省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規劃》提出,構建優質高效中醫藥服務體系。打造一批中醫特色突出、臨床療效顯著、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中醫醫院和科室,推動中醫醫院全部參與醫聯體建設。打造一批“旗艦國醫堂”,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75%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全面放開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區域總量和空間布局規劃限制,有條件的地區可以相對集中設置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中醫門診部和診所。深入創建省級中醫藥健康養老基地,打造25個中醫藥特色突出、融“醫、養、護”為一體的省級中醫藥健康養老基地。著力增強中醫藥高質量發展能力。推動建立省市縣三級中醫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新建10~15個省級中醫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大力推進中醫藥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中醫藥信息統計專業職能和大數據支撐作用。
為更好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規劃》明確,在三級中醫醫院建設一批中醫經典病房,運用經典中醫理論與名老中醫經驗指導臨床,以中醫主導治療疑難危重病癥。實施中醫藥健康促進行動,推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級,打造省市縣鄉(社區)聯動的治未病服務體系。建立中醫藥第一時間參與公共衛生應急的制度,中醫藥防治舉措全面融入應急預案和技術方案。
《規劃》提出,扎實推進中西醫結合發展,加強省市兩級中醫醫院綜合救治服務能力建設,推進中醫藥技術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建立完善“西學中”制度機制,總結推廣中西醫結合成果。不斷強化中醫藥人才保障。深化中醫藥院校教育改革,強化中醫思維培養,提高中醫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開展中醫藥經典能力等級考試,加強中醫藥畢業后教育。持續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加強傳統知識保護,持續開展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在中醫藥重點領域布局建設一批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和重點實驗室。
《規劃》明確,做大做強中醫藥產業鏈條,中藥材種植和初加工產值達到500億元。建立健全河北省道地中藥材種子種苗標準、規范化種植標準、加工貯藏標準。深入開展中醫藥交流合作,深化京津冀中醫藥協同發展,完善京津三級中醫醫院對口河北省醫療機構協作機制,在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中西醫并重的國家醫學中心。
《規劃》提出,深化中醫藥體制機制改革。完善中醫藥價格和醫保政策,完善體現中醫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適度提高中醫醫療服務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