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致公黨中央向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提交《關于促進我國中醫藥行業國際化發展的提案》,為推動中醫藥國際化發展建言獻策。
提案指出,當前,中醫藥的國際化發展還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如文化背景和理論體系差異、政策和技術壁壘,以及資本及市場競爭等諸多原因,可謂困難重重。
提案建議,多措并舉,營造對外輸出好環境。一是鼓勵中醫藥國際標準的研制及推廣應用,打破技術壁壘。借助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標準化組織等平臺,鼓勵中醫藥相關人員研究制定符合中醫藥特點、利于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中醫藥名詞概念、中藥材質量安全、中醫藥健康服務等國際標準和規范。對完成國際標準的單位及個人給予適當獎勵及配套經費。鼓勵國內相關標準,優先引用由我國學者主導的優質國際標準,促進中醫藥國際標準的推廣和應用。二是借鑒以往成功經驗,國家層面將中醫藥合作納入政府間合作框架。三是加強輔導,幫助中醫藥企業適應國際化市場。著重加強對傳統醫學政策法規、產品注冊、市場準入等方面的輔導,引導本土中醫藥企業按國際化標準檢測或生產,在國外進行商標注冊和產品宣傳。
提案建議,加強科研,增強對外輸出競爭力。鼓勵與國外頂尖科研機構或學者合作,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團隊。抓住中醫藥在新冠肺炎診療中作用的“長尾效應”,盡快啟動中醫藥國際大科學計劃,通過設立合作項目或合作基金等模式,邀請國際知名學者,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中醫藥傳統研究方法,開展多領域、跨學科聯合攻關,為中醫藥“走出去”進行背書。
提案建議,國內外資本聯手,因地制宜種植中藥材。很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有使用草藥、種植草藥的歷史,氣候、土壤及其他環境條件也比較適合。非洲等地區農田廣闊,用工成本較低,也是適合中藥材種植“走出去”的地區。依托“一帶一路”及對口援建工作,國內外聯手,在經過可行性論證后,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種植。采用類似國內“農業合作社”的創新方式,或提供種子、技術,指導、引導農戶進行中藥材種植,并對藥材進行收購,或承包連片土地,組織大量農戶組成相應的種植合作社進行集中生產,以藥帶醫,促進中醫藥“走出去”。
提案建議,創新輸出方式,弘揚中醫藥文化知識。開展“互聯網+”中醫藥推廣,推動中醫遠程醫療、教學等國際合作;鼓勵外文版中醫藥相關書籍、動漫和影視資源創作,向世界講好中醫故事。二是鼓勵建設海外中醫藥中心,鼓勵舉辦“中醫針灸風采行”這類受眾喜歡、成效明顯的活動,或者在援外醫療隊伍中配備與當地民眾需求契合度高的中醫等行動,弘揚中醫藥文化知識。三是結合旅游,打造“中醫藥旅游+”產業,如中藥材采摘、中醫藥康養體驗觀光,或建立媲美瑞士“高端體檢+”旅游、韓國“整形+”旅游的中醫藥深度康養體驗旅游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