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湖北省加大政策扶持和財政投入力度,中醫藥資源和服務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基本實現全省中醫藥“十三五”發展規劃的總體目標。
“十三五”以來,湖北大力發展中醫醫療服務,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各級財政累計投入33.2億元,加強公立中醫醫院基礎設施建設,省、市、縣三級中醫醫院辦醫條件明顯改善,綜合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在全國率先開展國醫堂等“三堂一室”建設和“十縣百鎮千村”中醫藥示范單位創建工作,全省共創建25個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市、區),10個全省中醫藥工作十強縣,1313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國醫堂”,331個中醫藥示范鄉鎮衛生院,94個名醫堂,95個中醫養生堂,356個知名中醫工作室,2655個中醫藥示范村衛生室。全省96%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1%的鄉鎮衛生院、72%的社區衛生服務站、65%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目前,湖北建有16個國家中醫藥臨床重點專科、89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和重點專科,確定湖北省“十三五”中醫重點專科165個,建有11個區域中醫藥預防保健中心,93個中醫養生堂,縣級以上中醫醫院設立了治未病科或中醫養生堂,向社會提供中醫體質辨識、冬病夏治、冬季進補、穴位貼敷等中醫藥“治未病”特色服務。2019年全省公立中醫醫院中醫治未病服務56.6萬人次。
“十三五”以來,湖北著力打造“荊楚藥材”品牌。先后印發了《湖北省推進中藥產業振興發展五年行動方案(2018-2022年)》《湖北省道地藥材“一縣一品”建設實施方案》,遴選確定蘄春蘄艾、利川黃連等11個縣市14個品種為首批湖北道地藥材“一縣一品”建設試點,初步建成了以武陵山、秦巴山、大別山為核心的三大道地中藥材種植基地,形成了“四大蘄藥”“九資河茯苓”“利川黃連”“福菊花”“英山蒼術”等一批道地藥材品牌。建立省級稀缺中藥材種苗基地,確定茯苓、天麻等9個中藥材品種種苗繁育生產研究。
同時,湖北持續推進中藥產業發展。與甘肅省政府簽訂“中醫藥產業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兩省建立了互訪機制和溝通聯系機制。培育出了九州通醫藥集團,馬應龍、健民、中聯、勁牌持正堂藥業和李時珍醫藥集團等一批中醫藥骨干企業,中藥工業產值393.4億元,占全省醫藥工業的33%,6家中藥企業進入全國百強醫藥企業,獲得國家中藥標準化專項3項。依托武漢光谷生物城建設“湖北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建立華中地區最大的中醫藥生產基地(中聯藥業中醫藥產業園)。建立湖北(蘄春)李時珍中藥材交易中心,每年舉辦李時珍中藥材交易會。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作為抗擊疫情的主戰場,湖北省在較短時間內最大程度整合調度中醫藥資源,形成了一體化、協同高效的中醫藥疫情防控工作機制,中醫藥有序參與分級分類防治的工作格局。全省44家中醫醫療機構作為定點醫院,累計救治確診患者7700余人;全省中醫藥參與治療新冠肺炎確診患者6.1萬余人,中醫藥使用率達到90%以上。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以后,湖北省全面總結梳理了抗疫斗爭的經驗,印發了《關于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意見》和《湖北省疫后重振補短板強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系統重塑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公共衛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