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截至2019年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全區中醫類醫院130所,床位數2.25萬張,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9220人,每千人口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0.37人,每千人口公立中醫醫院床位數0.81張,中醫醫院診療人次占醫院出院人次比重達15.2%,中醫醫院出院人數73.01萬人,基本完成自治區中醫藥“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
“十三五”以來,自治區陸續出臺《自治區中醫藥健康服務“十三五”發展規劃》《自治區貫徹落實〈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實施方案》等專項規劃和政策措施扶持發展中醫藥事業,深入落實《中醫診所備案管理辦法》和相關工作。截至6月30日,已經完成中醫類診所備案289個。
“十三五”以來,自治區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不斷提高特色優勢專科(專病)的服務能力和影響力。截至目前,全區82.78%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7.19%鄉鎮衛生院、52.51%社區衛生服務站、65%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顯著增強。中醫特色康復服務得以拓展,烏魯木齊市中醫醫院探索建立起融醫療、養生、康復、預防保健于一體、全鏈條的醫院發展模式,建立起多專業聯合診療服務模式。
“十三五”期間,自治區持續推進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組織完成3823個維吾爾醫和2190個哈薩克醫醫藥學名詞術語審讀和修訂工作,并出臺標準規范;注重研發雙語智能電子病歷,并在此基礎上推進少數民族醫醫療機構電子信息化進程;開展維吾爾醫藥古代經典名方目錄遴選工作,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薦維吾爾醫藥經典方劑30首。同時,開展39個品種的新藥臨床前研究,探索性開展41項新藥培育項目。并開展中醫藥防治慢阻肺、艾滋病、骨關節病3個重點病種和維吾爾醫藥防治白癜風研究,確立6家中醫類醫院為基本循證建設項目單位,發布6個品種臨床批件轉讓信息和推介信息,完成2個品種臨床批件轉讓工作。
“十三五”期間,自治區人才梯隊進一步得以夯實,累計培養中醫類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496人,縣級以上中醫藥機構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中醫藥繼續教育獲得學分的平均達標率達到85%。各地各單位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舉辦活動100余場次,參加義診的醫生數1500余人,義診咨詢達16萬余人次,減免患者費用63.47萬元。并依托9所中醫類醫院,實施中國·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中醫藥國際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項目,中醫藥對外健康服務體系初步構建。同時,推進中藥保護和發展,14味維吾爾藥材獲得國家藥材標準頒布件,“祖卡木顆粒”納入國家中成藥大品種標準化研究項目。
“十三五”以來,自治區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度65歲以上老年人接受中醫藥健康管理覆蓋率達70.5%,0~36個月兒童接受中醫藥健康管理覆蓋率達77.25%。特別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自治區中醫藥參與治療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