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先進工作者這個獎對我來講,不僅是我個人的榮譽,同時也是一份沉甸甸的集體榮譽,是對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3000余名醫務工作者的褒揚與激勵。”從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載譽歸來,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獲得者,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朱明軍道出獲獎感言。在朱明軍看來,他在醫院管理、臨床、科研、教學等領域所取得的每一項成績,都離不開醫院這個大平臺;他的每一次創新,都離不開團隊的支持和鼓勵。
“我熱愛醫生這個職業”
1989年,朱明軍碩士研究生畢業后,成為一名中醫內科心血管專業的臨床醫生。4年多后,29歲的他因為醫術精湛、醫德高尚,被任命為心血管病科科主任。
朱明軍回憶道:“當臨床醫生和科主任時,除了看病,我沒有其他愛好。十年多,上班每天就是從醫院到家再到醫院,周末就到北京等城市參加學術會學習、做科研。”
通過不懈努力,科室在中醫藥治療心血管病等領域取得積極進展;朱明軍也成為全國范圍內較早在中醫醫院開展心臟介入治療的醫生。“我們證實了中醫藥運用在心臟介入術后,能夠降低再狹窄的幾率。這讓科室成為當時河南中醫藥系統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國內外來交流考察中醫藥治療心血管病的同行絡繹不絕。這也堅定了我們繼續中醫藥科研的信心和決心。”朱明軍說。
基于此,2000年,朱明軍成為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最年輕的理事,也為他和團隊的科研打開了更廣闊的視野。
“千方百計增強醫院核心競爭力”
2002年,朱明軍因為工作調動成為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兼心血管內科科主任。從臨床醫生到業務副院長,角色的改變在他看來是“平臺大了、責任重了、使命感增強了”。
“作為一名醫院管理者,我希望以一個專家帶動一個科室、一個科室帶動一個醫院,用診療、科研、服務能力的全方位提升來增強醫院核心競爭力,助力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朱明軍說。
2012年,朱明軍任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他明確了醫院發展思路:推動醫院從規模發展向規模與內涵建設同步發展轉變、從粗放經營向全面精細化管理轉變、從重視內部醫療資源有效調配向內聯外延結合、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轉變。
近年來,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療、教學、科研實力明顯提升:在臨床診療上,注視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大力提升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開設中醫專病門診60個,設置中醫綜合治療病區42個,開展中醫非藥物診療項目237項、中醫護理技術72項,救治疑難、危重癥患者能力顯著提高;在教學上,破除醫療、教學間的壁壘,開展全員教學能力培訓;在科研上,推動“科技強院”戰略,努力提升學科??平ㄔO水平,初步建成國家級重點學科、專科群,有國家中醫(專科)區域診療中心建設單位6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9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中醫類)7個、國家中醫重點???4個。
“新的起點,新的征程”
雖然醫院各項工作非常繁重,但朱明軍仍然保持著每周出診的習慣。朱明軍對每位患者的診病時間都在半小時以上。“分級診療,心血管常見病交給科室里的中青年醫生來解決,疑難、重癥患者,我多花點時間,就可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朱明軍說。
接受采訪當天,朱明軍的案頭還常備著一組患者隨訪電話。這是他和團隊在2007年至2010年間開展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醫藥方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項目入組患者的聯系方式。“這個300人的項目,我們已經跟蹤隨訪了10年。結果顯示中醫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不僅可以減輕癥狀,還降低了死亡率。10年后,300位患者的死亡率不到50%,這是很有力的證明。”朱明軍介紹 。
獲得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對朱明軍來說是新的起點、新的征程。“一顆紅心跟黨走,擼起袖子加油干!”朱明軍說,作為醫生,他要帶領全院中醫人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作為教授,他要立德樹人,以身作則帶動更多人打牢中醫功底、建立中醫思維,勤臨床、多實踐,讓中醫藥事業發揚光大;作為醫院管理者,他要繼續推進醫院體制機制創新和服務優化,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中醫藥學這一偉大寶庫,加快實現“學院型”醫院建設,為中醫藥強省戰略和“健康中原”建設積極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