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下午6點10分,北京飛往海南海口的HU7782次航班上,狹窄的過道里,乘客們排隊等待使用洗手間,其中一名乘客扶著椅背不停捶打胸口,引起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同仁醫院傳統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陸泉的注意。

“他是暈機了還是有別的不舒服?”陳陸泉繃緊了神經。很快,飛機響起緊急廣播,印證了陳陸泉的想法。
“各位乘客,哪位是醫生,有一位乘客突發心臟病,現在機艙后部需要您的救助。”聽聞廣播,陳陸泉立刻起身,從隨身攜帶的背包里取出針具包,向機艙后部走去。
陳陸泉到達患者身邊時,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心內科專家萬云高和北京市普仁醫院心內科醫生畢麗麗正在為陳先生查體。經詢問得知,患者陳先生有甲亢病史,但沒有心臟病史。他最近比較勞累,乘機前一晚喝了不少白酒,當天又沒有吃午飯,乘機2小時后就出現了心慌、心跳過速、憋氣等癥狀。他站在過道里反復錘打胸口,這些癥狀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有所加重。
“我當時心臟跳得很快,感覺頭也缺氧,要昏迷的那種。”回憶起當時的情況,陳先生仍然心有余悸。
“患者脈搏130余次,呼吸急促,右手還出現了拘攣。暫無休克和心梗風險,屬于心動過速伴有血鈣降低引起的肢體拘攣。”三位醫生緊急會診,得出了初步診斷。
“飛機上有沒有倍他洛克?”兩名心內科專家開出處方,航班上卻沒有這一藥物。
“我建議針刺患者內關穴,興奮迷走神經,可以緩解患者心動過速的情況。”陳陸泉提出了針刺治療方案,兩位心內科醫生也表示贊同。同時,萬云高請乘務員幫忙在同機乘客處找來丹參滴丸給患者口服,畢麗麗手扶著患者,隨時觀察。2分鐘后,陳先生的心率降到每分鐘120次,癥狀有所穩定。陳陸泉又拿出了皮內針,貼在患者雙耳的耳穴,通過經皮迷走神經刺激調節患者心臟節律。并持續按摩患者手少陽三焦經、手陽明大腸經以緩解患者肢體拘攣。5分鐘后,患者的心率下降到每分鐘100次以下,胸悶癥狀明顯緩解。此時,乘務員又找來速效救心丸,在西醫專家的指導下給患者服用,并協調安排出座位讓給患者休息。
陳陸泉解釋說,內關穴是心包經的絡穴,具有鎮定安神、寬胸理氣、改善心肌供血的效果。耳穴皮內針治療是建立在經皮迷走神經調節的基礎上的一種便捷的全息反射治療。按摩手少陽三焦經、手大腸陽明經,對于改善肢體拘攣也有幫助。而西醫專家建議使用的丹參滴丸和速效救心丸可以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改善心絞痛等癥狀。
“如果再晚幾分鐘,患者很有可能因為心跳過速及缺氧引起昏迷甚至休克,引起生命危險。”晚上7:45,飛機穩穩降落海口機場。陳先生連聲向醫生和機組乘務人員道謝后,自己安然走下了飛機。
“我有個習慣,就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會隨身攜帶針灸針。”陳陸泉告訴記者,無論去哪里,都會隨身攜帶一個筆袋,里面裝著各種針灸用具。2018年,陳陸泉在乘坐俄羅斯回國的航班上,一名外籍空乘人員出現了偏頭痛發作,無法正常工作,陳陸泉當時為她緊急施針并刮痧,立即緩解了她的頭痛癥狀。
“針灸在救治急危重癥方面有自己的獨特優勢。”陳陸泉告訴記者,針灸具有雙向調節作用,起效迅速且副作用小,更重要的是,針灸用具十分便攜,緊急情況下可以就地施針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