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醫藥發展成果顯著,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基本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形成,中醫藥人才素質顯著提升,中醫藥防治疾病能力和服務可及性顯著增強,中藥資源保護與監測體系基本健全,基本建立起了適應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在中醫醫療服務方面,全區健全了以中醫醫院為主體、綜合醫院中醫科室為紐帶、鄉村醫療機構為基礎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持續提升,中醫館建成率94%,2020年底實現全覆蓋,100%社區衛生服務站、75.67%村衛生室可提供中醫藥服務。支持建設中醫類重點專科41個;成立自治區級以上專科聯盟4個。在新冠肺炎救治中,寧夏落實中西醫共同參與、全程協作的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中醫藥參與率達98.7%,為3萬多名密切接觸者、一線防疫人員免費發放預防中藥13萬余服,發放中藥防疫香囊1.9萬個、防疫藥茶2000余袋。
為加快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寧夏將中醫藥養生保健行動列入健康寧夏行動,實現了公立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建設全覆蓋,并組織推廣針灸、推拿、拔罐、熏蒸等中醫適宜技術,建成以自治區為中心、3個貧困縣為輻射點、覆蓋全區的中醫藥康復體系。
針對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寧夏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護理等骨干人才82名;引入院士、國醫大師及全國名中醫在寧夏建立傳承工作室15個,定期開展學術交流及臨床指導等活動。鼓勵發展中醫師承教育,支持有豐富臨床經驗和技術專長的中醫藥技術人員帶徒授業。同時,還鼓勵申報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實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個,建設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2個,持續實施特色制劑和地方藥材研發項目。
“十三五”期間,寧夏開展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采集到植物資源1268種,其中藥用植物約994種,有全國重點藥材品種155種,占全國重點藥材的31.1%。為推動中藥材產業扶貧,制定《寧夏中藥材產業扶貧實施方案(2018-2020年)》,初步建成8個中藥材產業示范基地。實施中藥材質量保障項目,開展貧困地區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產業扶貧示范基地和定制藥園認定工作,開展黃芪等中藥材全過程質量追溯體系平臺建設。
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面,寧夏制定《關于同步推進公立中醫醫院綜合改革的實施方案》,在取消藥品加成中保留中藥飲片加成率。在鹽池縣實施創新支付制度提高衛生效益試點項目,銀川市、石嘴山市開展公立中醫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改革試點。支持公立中醫醫院在縣域醫改中牽頭成立緊密型醫共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