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實施《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中長期規劃綱要(2011-2020)》和《商務部等十四部門關于促進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的若干意見》,貫徹落實國家領導人指示精神和對外承諾,進一步加強宏觀指導,科學研判國際國內形勢,統籌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工作,探討可行的海外中醫藥中心發展戰略和模式,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12年5月4日在北京召開了“中醫藥海外發展戰略研討會”。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出席會議并做重要講話。會議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于文明主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各司室和直屬單位負責人、部分省市中醫藥行政管理部門負責人、部分中醫藥醫療、教育、科研機構、行業組織和中藥企業代表及部分國家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等70余人出席了會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石學敏、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趙靜、上海市中醫藥發展辦公室主任鄭錦、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校長匡海學、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秘書長李振吉等與會代表對當前中醫藥海外發展所面臨的形勢進行深刻研判,對所存在問題和困難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見和建議。會議認為,開展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目前還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和挑戰。一是中外文化差異和外國對中醫藥科學理論的不接受,導致在海外辦醫、辦學起步困難;二是當地政治因素和我國國內衛生突發事件對在海外所辦機構影響很大;三是中醫藥醫療服務和產品品牌的打造需時很長;四是中高端并且精通外語的中醫藥醫療、師資人才匱乏;五是中醫藥國際術語翻譯、機構設置、人員準入、藥品質量等標準缺失,導致海外中醫藥機構和個人水平良莠不齊,跨語言的學術交流尚不能全面順利進行等。 王國強在會上指出,在中醫藥融入國際主流醫學體系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處理好幾大關系。一是要處理好“立足國內”和“走向國際”的關系,中醫藥走向國際要立足于并服務于國內發展,國內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是中醫藥健康有序走向世界的扎實基礎。二是要處理好“競爭”和“合作”的關系,要改變“非敵即友”的思維定式,以“競爭中合作,合作中競爭”的多元模式,實現互利共贏。三是要處理好“引領者”和“學習者”的關系,要虛心學習國際經驗,依靠中醫藥事業發展和對國際規則的尊重與把握,引領并推進中醫藥國際化工作。四是要處理好“哲學思維”和“循證醫學”的關系,要在科研領域探索與現代醫學對接的有效途徑,闡述和弘揚中醫藥的安全、質量和療效,使循證醫學研究為中醫藥哲學思維和醫學理論的國際傳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他強調,中醫藥海外發展戰略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做好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工作,首先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正確理解、科學運用“中醫藥國際化”概念,把中醫藥“走出去”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考慮,做好頂層設計。人類的文明成果由人類共享,不管是哪個國家發明的,只要對人類健康有益的,都應該走向世界,都應該服務人類。中醫藥國際化要穩步推進,不能急功近利,要適應對象國的需要,不能一廂情愿。我們既要有遠大目標,又要講究節奏,分清步驟,不要引起外界誤解。要總結和建立科學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模式,并且最終要以中醫藥的突出療效來說明問題。 第二,我國自身中醫藥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是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前提和基礎。要堅持“先內后外,以內促外,以外強內”的原則。國外中醫藥發展已經對國內事業產生倒逼機制。反之,國內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也吸引外國引進和使用中醫藥,從而對外國盡快改善當地中醫藥發展環境等問題產生倒逼機制。我們要優先完成國內中醫藥發展任務,為中醫藥國際發展創造條件。要把已有的文件研究好,已有的政策研究透,充分運用文件和政策,通過設立重大項目支撐中醫藥國際發展,并突破發展中的難點。 第三,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不能只考慮本部門的利益和職能,而應該站在中醫藥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凡是有利于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都應該熱情支持。要堅持“整體思維,系統運行,六位一體,統籌兼顧,三觀互動,科學發展”的理念,積極協調其他部門和機構,并堅持“先內后外、先文后理、先藥后醫、先點后面、先易后難、先民后‘官’” 的工作方針,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機制,把對民族有意義的、對中醫藥發展有意義的、對老百姓有意義的、對造福人類有意義的事情辦好。 會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傳統醫學國際交流中心、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針灸醫院、山西中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寶中堂、同仁堂集團、天士力集團、成都地奧藥業有限公司等11家單位代表向會議匯報了本單位開展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的總體情況,交流了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