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張思敏 黎 軍)“還是黨的政策好,解決了我的救命錢。”日前,家住重慶市合川區雙槐鎮的特困患者楊清安右股骨頸骨折,在區人民醫院住院花費26653元,經醫保報銷和醫療救助后,自己只付了1000元。
合川區建立了健康扶貧特別資助基金,將大病專項救治病種由之前的9種擴大為26種。針對全區健康扶貧動態管理系統內的2076名核準患者,實行分類救治,對146名大病患者進行集中救治,對1852名高血壓、糖尿病等需長期服藥的患者施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對78名重病患者進行兜底保障,從而做到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大病、慢病、重病的核實核準率、建卡率、簽約率均達100%。
該區設立了健康扶貧特別資助基金300萬元,對建檔立卡貧困患者住院自付金額超過住院總費用10%的部分和門診就診自付金額超過20%的超額部分進行全額兜底保障,并對年門診自付費用超出3000元、住院自付費用超出5000元的超額部分給予100%報銷。同時,在所有醫保定點醫療機構設立農村貧困人口就醫綜合服務窗口,實行醫療費用“一站式”結算;完善醫保定點醫療機構信息系統,實現農村貧困患者憑身份證或醫保卡就診,即可主動識別對貧困患者身份。對農村建卡貧困戶、低保、特困人員全面實行“先診療后付費”。
據了解,該區核定建檔立卡貧困患者住院總費用的10%和門診就診總費用的20%,作為患者實際自付費用。據統計,截至2018年9月,全區醫療機構墊付患者費用50萬余元,真正做到了政策惠民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