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解決突出矛盾,維護好、發展好老區人民的健康權益尤為重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深入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療與康復中的重要作用。發揮中醫藥在防病治病中的優勢和作用,努力使廣大群眾不得病少得病。
發展中醫藥事業是老區人民健康的需要。在鄂西南革命老區,中草藥資源十分豐富,所謂的缺醫少藥只是缺少西醫,缺少先進的檢查設備,但并不缺少同樣可以治病、保健的中草藥。由于近幾十年來,鄂西南革命老區缺少對中醫和中草藥的傳承與發展,沒有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本土資源,有的人只相信西醫能治病,而忽略了中醫一樣能治病。充分發揮好老區的優勢資源,讓優勢資源真正成為老區人民生存、生活、健康繁衍的財富,鼓勵當地醫生、百姓正確運用中草藥防病治病,是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根本需要。
發展中醫藥事業是老區人民脫貧攻堅的需要。從以往的經驗看,導致貧困的最主要原因還是生病。為了破解這一難題,我們要立足實際、認真思考、全面謀劃,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中醫藥是中國人自己的醫藥,它來源于自然,來源于民間,一直擔負著護佑百姓健康的重要使命,是大眾的醫學,理應回到它的發源地——百姓中去。要充分發揮它簡單的診療設施、便捷的治療方法、經得起檢驗的效果和老百姓用得起的廉價作用,使之成為破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重要武器,為全世界解決這一難題探索一條最佳路徑。
發展中醫藥是中醫藥事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中醫藥只有扎根于民眾,服務于民生,才會有生存的土壤、發展的空間。中醫藥本是治病救人的醫學一脈,是為大眾健康服務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雖然發端古老,卻從未衰落,其古法古方歷經幾千年的實踐和應用,仍然歷久彌新、效如桴鼓,彰顯著無比旺盛的生命力。這就是古人留給我們乃至于子孫后代的真正財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當前,我們唯有運用好中醫藥這門技術,廣泛傳播中醫藥文化,為老區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謀福祉,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就會源源不竭。
要發展中醫藥服務老區人民。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要把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作為扶貧工作重點和難點;大力宣傳和普及中醫藥知識,充分利用當地中草藥資源,預防和治療疾病,讓老區人民看得起病,治得好病;中醫是最好的全科醫學,組織對鄉村醫護人員開展中醫藥知識技能培訓,重點放在基礎知識、中草藥知識、經絡穴位、簡易推拿、針灸拔罐等知識和適宜技術,簡單易學,實用有效,成為破解“看病難、看病貴”的有效措施;在以山區為主的老區,積極引導相關企業或者村集體組織野生中藥材收購加工,用好資源為村民致富找路子,讓老區人民真正享受“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紅利。
(作者吳詩成單位系湖北省利川市衛生健康局 尹文仲單位系湖北民族大學附屬民大醫院)